第561章 许新的触动——梅下立誓传正道(1 / 1)
清幽小院里,风过疏枝,枯瘦的梅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光秃秃的枝丫划过澄澈的天际,留下几道淡痕。阳光透过枝桠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许新(唐新)布满皱纹的脸上,明暗交错,如同他此刻翻涌的心境。
他望着眼前这个素昧平生,却一语道破自己数十年心结的陌生人,那双沉寂了太久、如同古井般死寂的眼眸,终于不再平静,泛起了剧烈的涟漪,如同被巨石投入的深潭,久久难以平息。
罗恩的话语,没有半分逼迫,没有一丝质问,更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理解”与发自内心的“尊重”。他理解许新坚守承诺的苦衷——那份对先祖牌位立下的血誓,那份对唐门的愧疚,那份在世人唾骂与同门猜忌中苟活的煎熬;他尊重许新选择沉默的权利——数十年如一日的囚禁与孤寂,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极致的隐忍与坚守。
但同时,罗恩又为他指出了另一条道路。一条同样能体现生命价值,甚至更能告慰过往、不负此生的道路——传承。
将唐门数百年沉淀的精髓技艺,择其善者而从之,去其糟粕,堂堂正正地传授给下一代弟子。这并非背叛当年的承诺,而是将那份困于过往的执念,转化为对未来的责任与担当。当年的誓言,核心是赎罪与守矩,而如今的传承,是让唐门的技艺不至于在封闭与仇恨中慢慢凋零,是让那些精妙的毒术、凌厉的暗器、过人的智谋,在新一代唐门弟子的手中发扬光大,行于正道,护佑门派,而非沦为内斗的工具或外人觊觎的祸根。
这一番话,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滋润了许新干涸已久的心田;又如同醍醐灌顶,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积压数十年的迷雾。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数十年来的沉默与囚禁,或许并非唯一的选择。守住承诺固然重要,但让先辈们耗费心血创下的基业得以延续,让唐门的正统不致失传,或许才是对过往最好的告慰,对誓言最深刻的践行。
许新沉默了许久,久到风停了又起,阳光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又过去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他缓缓低下头,目光落在自己的双手上。
那是一双布满老茧与岁月痕迹的手,指节粗大,皮肤松弛,甚至有些微微的颤抖。可就是这双手,曾经施展过无数精妙绝伦的唐门绝技,曾在万军丛中取敌首级,曾为唐门立下赫赫战功;也是这双手,在回归唐门后,再也未曾真正为了“创造”与“教导”而动过,只在日复一日的沉默中,渐渐变得僵硬、迟钝。
指尖轻轻摩挲着掌心的老茧,那些被遗忘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少年时在师门勤学苦练的日夜,第一次成功炼制出顶级毒药时的喜悦,执行任务时与同门并肩作战的默契,以及回归后面对门派囚禁时的绝望与麻木。无数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他的眼眶微微发热,一股久违的情绪在胸腔中激荡,几乎要冲破胸膛。
终于,他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中虽然仍沉淀着过往的沉重与沧桑,却多了一丝微弱却无比坚定的光芒,如同暗夜中亮起的灯塔,照亮了他余生的道路。他对着罗恩,腰身缓缓弯曲,郑重地,深深一揖,动作虽然缓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虔诚与决绝。
“阁下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点醒梦中人。”他的声音依旧沙哑,如同砂纸摩擦般粗糙,却不再是之前的死寂,而是带上了一丝久违的温度与力量,“许新……不,”他顿了顿,眼神愈发坚定,“唐新残躯,愿将余生,尽付于唐门后辈之教习。”
“必以毕生所学,筛选良才,择其善者而传之,去其糟粕而弃之。必使我唐门技艺,不失其正,不绝其传!必让后辈弟子知晓,我唐门之术,非仅为暗杀制毒之器,更是护门安邦之能,守正辟邪之责!”
话语落地,掷地有声,在清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风再次吹过梅枝,仿佛在为这份迟来的誓言送上祝福。唐新直起身,目光望向院中那株枯瘦的梅树,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冀。他知道,自己的余生,将不再是孤寂的等待与沉默的赎罪,而是充满意义的传承与坚守。
罗恩看着他眼中重燃的光芒,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微微颔首:“唐前辈深明大义,此举不仅是唐门之幸,亦是异人界之幸。”
唐新望着罗恩,眼中满是感激:“若非阁下点化,唐新恐怕终将在执念中沉沦,让唐门传承蒙尘。此恩,唐新没齿难忘。”
小院中的阳光愈发温暖,枯梅的枝丫仿佛也多了几分生机。一场简短的闲谈,一句点醒的良言,彻底改变了一位老者的余生,也为唐门的未来,注入了新的希望。传承的种子,已然在这片曾经孤寂的小院中,悄然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