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新朝新气象,打破陈规旧制从大明圣德年开始!(2 / 2)
而所有人听闻,纷纷看向四周。
“谁认字,看看是不是真的,我给他钱!”
“谁会认字帮我们看一看吧...”
在众人的呼唤下,一个书生来到近前,亲眼看过文书后,向着所有人确认。
顿时,所有人尽皆沸腾,每个人热泪盈眶。
最后又齐齐向着皇宫所在的方向行跪拜之礼。
所有人纷纷接连叩头,仿佛唯有这样才能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感激。
酒楼、客栈里的那些说书的,更是说得起劲。
而在一间繁华的酒楼内,朱高煦带着王玉、于谦,正一脸笑容的看着这一幕幕。
“你们看见了吗,只要朝廷真诚对待百姓,只要朝廷以及各级官府善待百姓,百姓的心,始终心向朝廷,心向官府。”
朱高煦看着这一幕幕,听着激动。
为了能够挽回百姓对朝廷的看法,他特意将许多事放在一起放出来,多管齐下。
其实他做的这些,还都是一些基本的,而且还没有全部宣发出来,百姓就已经这样感恩戴德。
可见之前,百姓过得有多痛苦。
这还是京城啊,京城的百姓尚且如此,若是换在地方之上,又该是何等的盛况?
一直持续到所有王朝结束的徭役制度,在此刻被彻底废除,税收全面下压,这还是初步的,后续商业经济开始腾飞后,有了商税为支撑后,针对百姓的税收,朝廷还会进一步降低,直到最后基本消失。
那个时候,朱高煦都无法想象天下会呈现出怎样的盛景。
朱高煦很清楚,他或许不是做得最好的,后面的人或许能够做得更好。
但他却是打破那些规矩的第一人,是将那些不好的革除,为朝廷的新生埋下了发芽的种子。
王玉与于谦看着下方的百姓,听着百姓的呼喊,再看向朱高煦,王玉眼中满是敬佩。
于谦眼中不仅是敬佩,更是双眼火热。
两人,都是朱高煦制度的狂热追随者啊。
“皇上圣明仁德,大明有皇上,乃大明之福、天下苍生之福。”
两人已经找不到什么更加新颖的词来夸赞朱高煦了,因为那些词之前都已经反复的用过了。
当初发展起来的大汉,也在这一刻,承担起了反哺大明的责任。
如今大明所实行的这些政策,都是有着大汉的经济在背后背书,使得朝廷的财政收入,可以支持直接实行这些政策。
朱高煦听着两人的彩虹屁,却是摇了摇头。
“行了,夸赞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带你们出来看看百姓的呼声,是为了告诉你们。
新政的推行,必然是痛苦的,这是肯定的。
各地的阻挠,必然会客观存在,因为新政损害太多人的利益。
但新政的推行,必须持以绝对的坚定去实行,任何妄图阻挠的人,都是大明的蛀虫,必须要予以根除,不可有丝毫的心软。
届时可能会血流成河,但那又如何,待新政落地,数年之后,天下各地,都将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包括各地卫所之人,原本的军户,尤其是那些百户、千户、镇抚使等等,有很多人一边对上吃着空饷,一边对下兼并田地。
真正底层的军户,日子过得其实并不好。
接下来的大改,他们也在改革之中,军机处要格外的注意。
不要想着因为影响过大,便推行或者缓慢实行,没有那些必要。
等大势造好,军、政的改革,都必须要同步彻底落实下去。”
说到这里,朱高煦看着两人,意味深长。
“你们两人,今后将会负责将新政彻底推行而下,你们两人的决心与意志,也是能否全面推行,能否快速推行的关键。
你们两人,不要让我失望。
尤其是于谦你,做事不可冲动,新政推行既要快、准、狠,也要稳,明白吗?”
朱高煦对着两人说了很多,其实无非就是京城周边之地,已经得到了许多风声,不少人开始在上书,说着新政的不好,以及过于苛刻。
朱高煦如今还没有处置一人,这些事,他准备交给眼前的王玉与于谦来做。
新政的推行,朱高煦该推动的,都已经推动了。
剩下的,需要王玉与于谦来牵头,从而彻底落实。
毕竟,皇帝亲自明着下场,影响不好。
天下人都可以知道他这个皇帝已经下场了,但那层窗户纸,不能捅破。
毕竟那层窗户纸一旦捅破,那就真的只能以杀戮到底了。
虽然许多蛀虫需要清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处理,这是原本就定下的。
一旦他明着亲自下场,那这个矛盾就会从地方与朝廷国事院、军机处之间,转移到地方与皇帝之间。
到了那一步,他是皇帝,不能退,
当天下各地都在血流成河时,必然会殃及无辜,这是肯定的。
到那时,本是为国为民的新政,反而落得一个暴政苛政的名。
那种情况,是朱高煦极为不想看见的。
王玉与于谦闻言,心头也无比的清楚。
朱高煦挑选他们两人负责,也是因为王玉是国事院负责人。
而于谦,是军机处的暂代负责人。
他们这个位置,也是注定不能只有一个人的。
他们两人的使命,就是将军、政的新政彻底落实,完全全方面的大改后,就到了他们该退位的时间了。
哪怕就是于谦,现在的于谦,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愣头青了。
“是,皇上,臣定然办好!”
两人知道如今不能退,他们自己也没有想过要退。
这事,不也是他们一直想要做的吗?
前前后后商议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准备,前期多少个黑夜挑灯思虑,如今,终于到了正式实行的这一步了。
朱高煦看着两人,欣慰的点点头。
就在这时,陈宏匆匆走入,还带着刑部上书林睿到来。
林睿,是当初跟随朱高煦一起出海的几人之一,虽然是被朱棣找理由安排的,但也跟着出海,是实打实的。
“参见皇上,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已经完成对那些贪官污吏的审问,请皇上过目。”
林睿,也是负责那一夜大清理的最终审理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