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法则感悟之难(1 / 2)
转眼间,赵小白在紫霄洞天深处闭关已近三载。
这三年来,他几乎将所有心力都投入到了对元神的淬炼与对天地法则的感悟之中。《药神典》炼虚篇的玄奥法门被他运转了无数个周天,海量的天地灵气被吞噬炼化,化为精纯法力,源源不断地滋养着丹田内那三寸高的元神小人。
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元神比之初成时,明显凝实了一圈,周身缭绕的法则光晕也浓郁了些许,神识覆盖的范围更是稳固在了方圆五千里左右。心念微动,便可调动千里内的天地灵气,形成威压领域,等闲化神修士在此领域内,恐怕连法力运转都会变得滞涩艰难。
然而,赵小白眉宇间却不见多少喜色,反而常常微蹙,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
“难,太难了……”
他缓缓睁开双眼,眸中仿佛有无数细碎的火星与生机盎然的绿意一闪而逝,最终归于一片深邃的平静。他低声自语,道出了这三年来最深刻的体会。
炼虚期的修炼,法力积累、元神壮大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核心与瓶颈,却在于对天地法则的感悟。
如果说化神期是初步触摸到法则的门槛,能粗浅借用一丝力量,那么炼虚期,便是要真正登堂入室,去理解、剖析,乃至尝试掌控这些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规则。
他主修的火之法则、木之法则,以及辅修的冰之法则,如同三条横贯虚空的璀璨银河,看似近在眼前,神识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跃动、流淌的法则丝线,但当他真正试图去“捕捉”、“理解”其内核真意时,却感到无比的艰涩。
火之法则,不仅仅是燃烧与毁灭。它蕴含的“爆裂”、“升腾”、“光明”、“温暖”,乃至在丹道中代表的“提炼”与“融合”的“生机之火”,其意境千变万化,深奥无比。赵小白自认对控火之术已臻化境,但面对浩瀚的火系法则,他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海岸边的孩童,望着无边无际的海洋,虽能掬起一捧海水,却远未能理解海洋的深邃与狂暴。有时枯坐数月,对着虚空中那些炽热的红色、金色丝线观摩感悟,最终也只能对其中某一种细微的变化,多领悟那么一丝。想要将其真正化为自身神通的一部分,如臂指使,更是难上加难。
木之法则同样如此。“生长”背后是生命本源的推动,“滋养”涉及能量与物质的转化,“枯荣”则暗含时间与轮回的至理。他凭借《药神典》和药灵之体的隐性天赋,对草木药性理解极深,但这更像是一种“知其然”,而非“知其所以然”。他能完美利用木之法则的表象来培育灵药、炼制丹药,但要洞悉其核心本质,让自身元神与那代表“生命源流”的翠绿法则彻底共鸣,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穿的迷雾。
至于那一道得自北冥冰原的冰之法则,本质极高,但相对微弱。参悟起来更是如同在万丈玄冰上雕花,进展微乎其微。若非其与冰焰丹火息息相关,能起到平衡调和的关键作用,他甚至会觉得投入与收获不成正比。
“闭门造车,终究是行不通了。”
赵小白长身而起,在宽敞的静室内缓缓踱步。静室四壁镶嵌着夜明珠,柔和的光线洒落,映照着他沉思的面容。
他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无论是下界时的种种险死还生,还是初入灵界在域外战场的搏杀,亦或是流火居秘境中的探索,每一次实力的飞跃,似乎都伴随着外部的压力、生死间的顿悟,或是新环境、新见闻的冲击。
纯粹的闭关苦修,对于打牢基础、巩固境界固然有效,但想要在法则感悟这种涉及天地至理的领域取得突破,缺乏与外界的交互、缺乏对天地万象更直接的观察和体悟,进度便会不可避免地缓慢下来,甚至陷入瓶颈。
“需要游历,需要实战,需要去那些法则显化、或者极其特殊的环境中去亲身体验。”
思路逐渐清晰。炼虚修士寿元漫长,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挥霍时光。他必须主动去寻找机缘。
心念一动,两枚造型不同的令牌出现在他手中。
一枚通体紫金,上面镌刻着药鼎与云纹,这是天枢域丹师协会荣誉长老的身份令牌。另一枚则是玄铁之色,造型古朴,上有交叉刀剑印记,散发着淡淡的铁血煞气,这是军方“镇魔将”的身份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