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621章 迟来三十五年的重逢

第621章 迟来三十五年的重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唐山的天空,是铅灰色的,仿佛也被这人间惨剧压得透不过气来。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香港的咸湿海风,而是混合了消毒水、尘土、尸骸腐败以及焚烧垃圾产生的刺鼻气味,这是一种足以刻入灵魂的、属于毁灭与死亡的味道。

萧亚轩,或者说此刻的“林亚轩”,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曾经的“大洪桥三巷”区域。老周提供的那个模糊地址,在现实中已经失去了任何指向意义。目光所及,只有连绵不绝的、望不到边的瓦砾堆。断裂的预制板相互挤压,扭曲的钢筋狰狞地刺向天空,偶尔能看到从废墟缝隙中露出的、属于昔日生活的残片——半张残破的结婚照,一个摔瘪了的搪瓷缸,一本被泥水浸透的小人书……

她凭着纸条上“原冶金机械厂家属院附近”的提示,以及幸存者模糊的指点,在一片相对“平整”的废墟前停下了脚步。几个救援人员正在用铁锹和镐头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旁边放着几具刚刚抬出、用脏污布单覆盖的遗体。

“请问……这里……这里原来是大洪桥三巷……萧瀚林家……大概的位置吗?”她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问向一位正在旁边休息、满身尘土的救援队员。

那队员抬起疲惫不堪的脸,看了看她,又看了看这片废墟,茫然地摇了摇头:“同志,这儿……都平了。哪家是哪家,分不清了。我们是按片区清理,名字……对不上了。”他指了指远处一片用塑料布和残破门板搭建的临时安置点,“你去那边问问吧,活下来的人,多半在那边。”

希望如同风中残烛,明灭不定。萧亚轩道了声谢,拖着仿佛灌了铅的双腿,走向那片充斥着呻吟、哭泣和麻木目光的安置点。

她像疯了一样,逢人便问,见人就打听。她描述着父母萧瀚林、陈淑仪的名字和年纪,描述着大哥萧雅强、大嫂的模样,描述着妹妹萧雅红可能有的特征……她的年轻容貌与急切寻找“老一辈亲戚”的行为,在混乱中显得突兀却又合情合理,引来不少同情,但更多的,是无奈的摇头。

“老萧家?机械厂那个老萧?”

就在萧亚轩几乎要被绝望吞噬的时候,一个蹲在帐篷边、神情恍忽的老太太抬起浑浊的眼睛,喃喃开口。

萧亚轩的心勐地提到了嗓子眼,她几乎是扑了过去,蹲下身,声音带着哭腔:“对对对!大娘,您知道?萧瀚林一家,他们……他们在哪儿?”

老太太木然地指了指安置点角落一个更小的、由几块破帆布勉强搭成的窝棚,声音如同破旧的风箱:“没了……都没了……老萧和他老伴,当晚就没跑出来……雅强和他家大儿子……在厂里值夜班……厂房塌了……也……也没了……”

每一个“没了”,都像一把冰冷的凿子,狠狠凿在萧亚轩的心上。她的世界在瞬间失去了所有颜色和声音,只剩下老太太那张一开一合的、宣判着死亡的嘴。父母、大哥、侄子……都没了?她不远万里,跨越山海,找到的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巨大的悲痛让她几乎晕厥,她强撑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迹而不自知。“那……那孩子呢?雅强哥的……孙子孙女?”她记得资料里提过,大哥有个小儿子,已经结婚生子。

老太太浑浊的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微光,她颤巍巍地指向那个小窝棚:“建民和建英……俩孩子……命大……当时跟邻居家的婆子睡……跑出来了……他娘……找不着了……怕是……”

萧亚轩再也忍不住,泪水决堤般涌出。她踉跄着冲向那个窝棚。

窝棚里,光线昏暗。一个面容憔悴、五十多岁的妇女正搂着两个脏兮兮的孩子。男孩大约七八岁,女孩看上去只有四五岁,两人都睁着乌黑却无神的大眼睛,小脸上满是泥污和干涸的泪痕,紧紧依偎在邻居奶奶怀里,不哭不闹,安静得让人心碎。他们身上穿着不知从哪里找来的、明显不合身的旧衣服,脚上的鞋子都破了个洞。

这就是大哥的孙子孙女,萧建民和萧建英。她血脉的延续,在这片废墟上,成了孤儿。

邻居大娘看着突然闯入、泪流满面的萧亚轩,警惕地将孩子往怀里护了护:“你是……”

萧亚轩看着两个孩子那与大哥依稀相似的眉眼,心如刀绞。她强行压下几乎要冲口而出的“我是你们姑婆”这句话,她知道,自己这张年轻的脸,无法解释这层关系。

“我……我是……是南方来的志愿者。”她哽咽着,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一些,编造着理由,“我……我父亲早年……受过萧家的恩惠。听说唐山地震了,家里老人放心不下,让我一定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她蹲下身,目光温柔而悲痛地看着两个孩子,声音轻柔得如同羽毛,“小朋友,你们叫建民和建英,对吗?”

女孩怯生生地点了点头,男孩则抿着嘴,警惕地看着她。

邻居大娘听她这么说,又看她确实穿着志愿者的马甲(虽然已经很脏),神情不似作伪,这才叹了口气,抹着眼泪道:“造孽啊……多好的一家人,就这么……就剩下这俩根苗了……他们娘到现在也没信儿,怕是凶多吉少……我这把老骨头,自家也毁了,也不知道能照顾他们几天……”

萧亚轩看着眼前这两个失去至亲、未来茫然的孩子,又想到父母兄嫂已然天人永隔,巨大的悲伤和责任感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她伸出手,想摸摸孩子的头,却又怕惊扰了他们,手僵在半空。

“大娘,谢谢您……谢谢您照顾他们。”她声音哽咽,“您放心,既然我找到了,就不会不管。我会想办法……一定会想办法……”她的话没有说完,但眼神里的坚定,让邻居大娘稍稍安心了一些。

破碎的团圆,以最残酷的方式呈现在她面前。找到了血脉的延续,却永远失去了给予她血脉的至亲。在这片充斥着死亡与悲伤的废墟之上,萧亚轩抱着两个懵懂无知、却承载着家族最后希望的孩子,泪如雨下。她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另一个安置点,一个形容枯槁、正在疯狂寻找亲人下落的年轻妇女,刚刚听人说起,有个“特别年轻的南方女志愿者”在打听萧家的事情。那个妇女,正是她以为早已不在人世的妹妹——萧雅红。命运的丝线,在废墟之上,即将再次交织。

萧亚轩守着大哥的两个孙子萧建民和萧建英,在邻居大娘的窝棚里寸步不离。她将自己带来的有限食物和清水大部分都给了两个孩子和邻居大娘,自己只啃着干粮。她一边安抚着受惊的孩子,一边心如刀绞地想着父母和大哥一家的惨状,巨大的悲痛和无助感几乎将她击垮。

就在这时,窝棚外传来一阵急促而虚浮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沙哑到几乎变形、带着无尽惶恐和期盼的女声:

“建民!建英!是这儿吗?我的建民建英在哪儿?!”

窝棚的破布帘子被勐地掀开,一个身影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来人看上去有五十多岁,头发干枯灰白,乱糟糟地挽着,脸上布满了深壑般的皱纹和长期劳作的痕迹,皮肤黝黑粗糙。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蓝布衣裳,身形佝偻,眼神浑浊而慌乱,整个人像是一株被风霜彻底摧残过的枯草。

她就是萧雅红。萧亚轩失散了近三十五年的亲妹妹。

萧雅红一眼就看到了窝棚里安然无恙(至少身体无恙)的孙儿孙女,悬着的心稍微落下一点,扑过去紧紧抱住了两个孩子,泣不成声:“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奶奶找到你们了……”

邻居大娘连忙在一旁说:“雅红啊,你可算找来了!是这位……这位南边来的林同志,先找到孩子们的,还给了吃的喝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