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草原蛮族(1 / 2)
李浩说出的这八个字,在每个人耳边炸响。
对他们说,当兵吃粮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
他们却从未想过,这里面蕴含保家卫国的道理。
身为大唐的皇帝,李浩指着台下所有的学员,沉声道:“朕让你们来到这里,不是为学习如何逞凶斗狠,如何欺凌弱小,而是让你们知道,该如何使用手里的武器,保卫你们的父母妻儿,保卫你们刚刚分到手的土地,保卫我们的大唐国土。”
“朕希望,从军校走出去的,不是只知道冲锋陷阵的莽夫,而是通晓兵法、明辨是非、忠于国家、爱护士兵的将领,是能够托付江山社稷的栋梁之材。”
“大唐的未来,不仅在文治,也在武功,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有一支战无不胜、同时又绝对忠诚的军队,而你们将是这支军队的未来。”
李浩的话虽然不长,可字字千钧。
为在场所有学员,都灌输了这些先进的理念。
台下的学员们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大唐皇帝亲自戎装训话,让这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都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中。
国之盾,民之剑。
随着李浩讲话的结束,接下来便是学员们的宣誓仪式。
裴云忠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包括台上的裴云忠等教职人员,全部面向主席台上李浩的戎装巨像右手握拳,齐声宣誓。
“余誓以至诚,效忠大唐皇帝陛下!”
“恪尽职守,保卫国土!”
“服从命令,严守纪律!”
“勤学苦练,精进武艺!”
“不惧牺牲,不负皇恩!”
“此誓天地共鉴,神明共督!”
庄严的誓词在操场上空回荡,伴随着这一张张年轻而坚定的面孔,仿佛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这里凝聚。
李浩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从今日起,这些学员每日都会在他的画像前重复着忠君的誓词,他们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系统地学习军事知识,学习忠君爱国的思想。
这所军校就是他打造新型军队的熔炉,是皇权直达军队每一个神经末梢的保证。
文官们的反对声浪,在这铁与血的誓言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大唐军魂》乐曲声中结束。
学员们以昂扬的姿态,开始了他们军校生涯的第一课。
李浩在裴云忠的陪同下,参观了学员的宿舍、课堂和训练场,并再次强调了思想教育和纪律的重要性。
离开军校时,李浩回望那巍峨的校门和远处操场上正在训练的身影,对裴云忠道:“裴爱卿,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未来帝国的将星。替朕,管好他们,教好他们。”
裴云忠一脸严肃,郑重躬身:“老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李浩面对裴云忠的保证,一脸满意的率领观礼的文武官员,纷纷离开军校。
而当他们走出军校后。
不少文臣纷纷面露愧疚。
而李浩刚才说的那些话,让前来观礼的文臣勋贵们,面上纷纷一脸震撼。
他们都刚刚经历过战乱不久,知道武人不通礼仪道德,有多危险。
他们前一段时间反对李浩建立军校,抬高武人地位,也是出于文官利益,害怕将来为人尾大不掉,擅启战端,损坏国家利益。
现在听到皇帝陛下如此说,他们也明白过来。
既然担心武人做大,那何不让武人也学读书人一样,懂忠义,懂道德?
皇帝陛下建立君军校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前来观礼的文臣想到这,纷纷朝李浩请罪道:“陛下,臣等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