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94章 归途的锚点

第294章 归途的锚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徐卓远的话语在实验室里落下,像一颗投入精密仪器中的不规则石子,瞬间扰动了原本只有键盘敲击和服务器嗡鸣的平衡场。这不仅仅是一句行程通告,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次系统内部经过漫长而激烈的资源争夺后,最终向外部环境强制输出的、一个高优先级的“中断请求”。宣布行程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巨大运算资源的决策输出,是内部系统在经过复杂权衡(家庭责任与项目风险、情感扰动与逻辑规避)与潜在冲突后,对外部环境做出的、在当前参数下的最优化策略。其中包含了他自己或许都未曾完全解析的、对“协作”与“依赖”的初步代码编译——一种他过去极力避免加载的“高风险协议”。

林骁反应迅捷,如同早已预加载好的辅助程序立刻启动。他一边快速查询航班和交通信息,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划出残影,一边已然无缝切换到“全能后勤”模式,语速快而清晰:“明早六点的航班,意味着最晚四点十五分必须出发。考虑到早高峰的潜在变量,建议预留额外十五分钟缓冲。老徐,你现在的系统状态需要强制进入休眠模式至少五小时,否则长途跋涉和后续医院可能的高负荷、高情感消耗场景会引发严重的系统过载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核心逻辑进程崩溃。”他的话语带着林骁式的、将关切包裹在精准计算下的独特风格,将一切可能干扰核心任务的外部变量——交通、行李、时间线——全部揽下,确保徐卓远那濒临极限的处理器能专注于他必须面对的、属于“家”这个无法用纯粹逻辑解析的复杂域的核心难题。“机场接送和行李确认交给我,协议保证:准时、准点、零意外。”

徐卓远微微颔首,没有反对这个安排。他的目光重新聚焦于屏幕上滚动的代码,但指尖在键盘上的动作不再像往常那样迅疾如风,带着一种摧枯拉朽的决断力,而是带着一种系统性的“保存”与“缓存在线”的意味,为即将到来的、不可预测的离线状态做准备。每一个关闭的窗口,每一次数据的保存与备份路径确认,都像是在为他那片不容有失的数字疆域,设置一个暂时的、坚固的安全锚点。他甚至罕见地打开了一个文档,快速敲击了几行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关于项目关键节点和应急预案的加密注释。

封瑶没有多言,但她并非没有反应。她安静地继续着手头的模型验证,效率极高,确保每一个数据块都经过反复核对。同时,她的大脑也在并行处理着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深度理解并记忆徐卓远临走前交给她的那份“技术节点与代码维护”清单。这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任务列表,更像是一套核心系统的权限密钥,承载着超越技术层面的、绝对的信任。她感受到这份责任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但心中涌动的更多是被认可的郑重。守护好这片他倾注了智慧、心血乃至部分情感映射的领域,就是此刻她能用他们之间最共通的语言(代码与逻辑),给予他的最坚实、最无可替代的支持。她甚至已经开始在脑中模拟,如果遇到清单上提到的几种罕见边界情况,她该如何调用哪些库函数,如何编写应急脚本。

时间在三人默契构成的临时、高效系统中有序流逝。当封瑶完成一个关键阶段的验证,确保所有数据流都已安全归档后,她抬起头,恰好看见徐卓远已经彻底关闭了主工作站,正站在实验台旁,往他那风格极简、几乎只有顶级笔记本电脑和各种接口转换器的背包里,塞入大功率充电宝、一个未贴标签的白色药瓶(封瑶注意到,那瓶药的存量似乎比上周见到的少了许多)和几件叠得方正、颜色单调的换洗衣物。他的动作依旧精准利落,符合他一贯的“最小化冗余”原则,但在实验室冷白色的灯光下,那清瘦挺拔的背影,却仿佛承载着无形的、汹涌的数据洪流与情感乱码,透出一种与周遭科技感格格不入的、近乎悲壮的孤寂与沉重。

林骁还在角落低声且高效地协调着车辆与机场事宜,语气不容置疑,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无缝衔接。

封瑶站起身,走了过去。她的脚步声很轻,如同最微小的系统后台进程,但在高度敏感的徐卓远感知范围内,依然清晰地触发了注意信号。

徐卓远拉上背包拉链的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顿,流畅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卡顿,但没有立刻转身,像是在评估和处理这个外部中断请求的优先级和潜在内容。

“学长,”封瑶的声音温和而稳定,带着一种能抚平底层焦躁的安定力量,仿佛最优化的错误修复程序,“回去的路上,还有在医院……那个环境变量复杂,如果遇到任何需要外部处理单元协助的情况,或者仅仅是系统需要短暂分载压力,释放缓存,我们的通信通道,”她特意用了“我们”,将林骁也包含在内,形成一个支持网络,“始终开放,保持最高响应优先级。”她斟酌着用词,试图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表达最深的关切,顿了顿,又补充了更人性化、更贴近他此刻可能状态的指令,“哪怕是……需要强制切换上下文,运行一些与核心任务无关的、低优先级的闲聊进程,来尝试降低cpU占用率,也随时可以调用。”

她清晰地记得,前世的徐卓远,就是在面对亲人病重这类无法用逻辑完全解析、充满了混沌和不确定性的“情感黑洞”事件时,因内部情绪数据过载、且缺乏有效、安全的输出端口,最终导致了系统的逐步封闭、逻辑循环死锁,直至最终的彻底宕机。她不能再让历史重演。这一次,她必须成为那个稳定的I\/o接口,即使只能传输最简单的“心跳信号”。

徐卓远缓缓转过身。他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眼睑下淡淡的青色阴影揭示着近期超负荷运行的生理代价,像系统长期高负载后产生的物理损耗。他看向她,眼神复杂得像是一段交织着多种异常信号的代码流——有关切带来的细微不适感(未知情感变量,处理起来尤其耗能),有习惯性的防御性拒绝(系统防火墙本能启动),但更深层、在核心线程中艰难运行的,是一种运算资源濒临耗尽后,对已知的、稳定的温暖信号源的本能趋向。

“嗯。”他发出了一个简短的、近乎气音的确认字节,声线带着低哑的噪点,仿佛声卡驱动都因资源不足而运行不稳。他的目光在封瑶沉静而坚定的脸上停留了比平常数据处理更长的一个时间片,似乎有更复杂的指令队列——或许包含了对信任的确认,对未知的些许不安,甚至是一丝极难察觉的、对此刻离开的犹豫——等待发送,但最终,情感表达模块似乎再次被系统资源管理器判定为“非核心进程”或“存在编译风险,可能引发不可控后果”,他只是抿紧了线条清晰的唇,将视线移开,重新聚焦于背包搭扣那冰冷的金属质感上,仿佛那才是确定无疑的、可理解的现实。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不等回应便推开了。进来的是计算机系有名的高材生程雨薇,她戴着设计精致的细框眼镜,气质干练利落,是徐卓远项目组原本最被看好的核心成员之一。她看到室内略显凝重的气氛,尤其是正在做远行准备的徐卓远,脸上恰到好处地浮现出一丝混合着惊讶与关切的表情。

“徐神?你这是……”程雨薇的目光如同高性能扫描仪,快速而精准地扫过徐卓远手边的背包、他脸上难以掩饰的疲惫,又不动声色地落在距离徐卓远极近、神色关切的封瑶和正在忙碌协调的林骁身上,眼神中带着精密的探察与一丝被极力压抑的失落与不解。她本是这个项目最理所应当的“副手”,徐卓远最得力的“运算单元”,但近期,徐卓远与这个来自物理系的封瑶、以及“后勤专家”林骁之间,那种超越常规项目合作范畴的、近乎固化的铁三角默契,让她感到了自身地位的微妙动摇和被排除在外的危机感。

徐卓远的反应简洁到近乎淡漠,如同回复一个无关紧要的系统提示:“家里有事,需离线处理。”他无意展开细节,尤其是在程雨薇这个他归类为“标准项目协作节点”、权限等级尚未达到接触核心私密数据层的对象面前。

程雨薇立刻流露出符合社交礼仪的、无可挑剔的关切:“是听说伯父身体不适……情况严重吗?项目这边你放心,关键模块有我盯着,底层架构和性能优化我都熟悉,不会出乱子。”她的话语得体,姿态也摆得足够专业,目光却再次不经意地掠过封瑶,带着一丝审视与衡量,仿佛在评估这个“外来变量”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个来自外院系的“空降”成员,为何在徐卓远如此私密且关键的时刻,似乎占据了更核心的信任位置?甚至拿到了她都不曾接触的部分核心权限?

林骁适时结束了通话,笑容满面地插入,无形中在程雨薇和徐卓远之间建立了一道柔性的、高效的缓冲带:“雨薇学姐来得正好!老徐要暂时下线,项目后续的几个并行任务,特别是接口调试和压力测试,正需要你这位首席架构师来统筹全局。来来来,我们抓紧时间同步一下当前状态和待办事项优先级……”他熟练地将话题引回纯粹的技术协作层面,既安抚了程雨薇可能存在的被边缘化情绪,给予了她应有的重视和舞台,又精准地避免了让徐卓远在此刻需要处理不必要的社交解释这种在他看来“高能耗低回报”的冗余任务。

徐卓远对程雨薇的出现和其话语中隐含的细微竞争心态并不在意,或者说,他所有的处理能力、内存和带宽都已预留给即将面对的家庭危机这个“最高优先级进程”。他对程雨薇的方向几不可查地点了下头,算是接收到信息包,然后重新背好背包,那重量似乎不仅仅来自实物。他看向林骁,发出简洁的确认指令:“交通载具?状态确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