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四方会面,虚情假意(2 / 2)
“仁寿宫行走,见过柯同知。吾等来此,只为寻那宛平知县李斌,行太后娘娘私事,不劳顺天府费心。”
互相见礼后,柯同知主动让出位置。
果然,事情的核心就在李斌身上...
既然这锦衣卫、中官都言,不劳顺天府费心,那他自然乐得在旁边瞧个热闹。
随着柯同知让行,敲锣打鼓的队伍继续向前,直至李斌身前停步。
“可是宛平李知县?咱家仁寿宫行走,姓王。奉昭圣慈寿皇太后懿旨,特送来谢礼一二。以谢知县,敢言直谏、点悟侯爷之恩。”
那中官仔细打量了站在他身前,似笑非笑的李斌两眼。而后,忽然弯腰,行长揖礼。
李斌没有打断他,陆炳等人自然也没有。
谁都知道,这只是那中官在代表张太后,做个姿态...
甚至,如果没有锦衣卫在场,那中官不需要想法掩盖他们是从乾清宫得了信儿,这才紧急出宫表态的话。
他压根就不会有这个动作出现。
自然,那什么“点悟侯爷之恩”,听听就得了。
真当人张太后不知道自家弟弟是个什么德行?
这么多年了,要打要骂要罚,要做的话早就做了。至于等到自己这份弹章来点悟?
“王公言重了,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张侯爷身为国戚,当比臣更懂这个道理。”
“非是臣的弹章点醒了侯爷,而是侯爷本就知晓这些道理。只是性格直率,这才冲动犯错,只要冷静下来,侯爷什么都明白的。”
心知如今扳不倒建昌侯的李斌,堆起笑脸,与那王公公商业互吹起来。
一边坚持,侯爷能知错改错,就是李斌的功劳。
张太后作为侯爷的亲姐,亦是家长,必须得承这个情、感这个恩。些许谢礼,张家送的起,也必须送!
不送这礼,反倒是辱没了张家门楣,传出去会叫人感觉张家不懂礼数、不知感恩的。
另一边,李斌则疯狂推脱。
非说建昌侯本性就不坏,更懂忠君爱民的道理。他能有今天的改变,与自己无关。进而引出无功不受禄,坚决推辞不受...
这三辞三让的戏码,看得旁边的陆炳那叫一个牙疼。
时间走到这会,锦衣卫也摸清了建昌侯的动向。
当得知建昌侯确实点齐了家将,却没有往西边的宛平县衙来,反而是向南出了崇文门后。
陆炳哪里还猜不到建昌侯的目标是谁?
正因为陆炳知道建昌侯去干嘛了,这才会越听面前两人的对话,越觉得生理不适。
改变?本性纯良?
这前脚被训了,后脚就一副要去杀人全家的模样。哪里改变了?又特么哪里纯良了?!
实在忍不了了的陆炳,轻咳一声。
暗搓搓地提醒李斌:差不多就得了...
人皇帝即位都只是三辞三让呢,你无非收点礼,怎得还要推脱的比皇帝继位还多?!
在收到陆炳的暗示后,李斌十分上道地见好就收。作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收下了那中官留下的礼物。
见李斌终于肯收礼了,那中官也是暗松一口气。
虽然事情和计划的有些出入,但总归没让场面上的事砸在地上。
又是一番千恩万谢后,那中官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