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得入太仓(2 / 2)
不尽然,在李斌看来,嘉靖此举更像是在抢时间。
抢在秦金这个户部尚书尚未到京的时间窗口里,将这笔抄没所得,落袋为安!
只要钱进了他嘉靖自己的口袋,便是秦金到任后,再提起此事,找他嘉靖要钱。那时候,主动权可就在嘉靖手里了。
给与不给,给多给少,都将是一个未知数。
就看到时候的局势,以及双方的耐性...
而想要做到这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李斌配合。
若是李斌不配合,现在就直接上疏,把这抄没所得的底儿给漏了,或者说,将这事给捅到明面上。
那如今的文官集团,绝对会拿着名为“制度”的武器,强行从他嘉靖那虎口夺食。
“陈公公莫要多心,秦师的信呢,早几日前就到了。此番某将它拿出来,也不是威胁二位。”
“只是这自古以来,都是忠孝难两全。”
看着面前两人,抓狂又无奈的表情,李斌的面色同样不轻松。
涉及权力,无小事。
若是这权力中,又夹带了私情、社情,那这事就更加难办了。
秦金此番来信要求,是为事公也好,还是为了增加他这位户部正堂在财政运作上的话语权也罢。
只要秦金这信到了,李斌就没法无视。
说社情:在这文官集团和嘉靖正“激情开麦,狂热对喷”的档口,自己但凡敢点头让这样一笔,在“规矩”上应该是入太仓库,即进入文官集团所掌仓廒的银子,全数进了内帑。
那自己百分之百,会被打上“护礼派”的标签,成为张璁之流。
毕竟,自己这动作可比自己上几封“继统不继嗣”的奏疏,还要直指利益分配的本源。
尤其是,自己前不久才谏言,请设提督西山矿务衙门。
这一步动作,毫无疑问是在打某位前文官领袖的脸:人杨廷和才撤销了这些衙门、岗位,后脚自己就给嘉靖送上了一个介入的理由和契机,让嘉靖的宫内势力得以“卷土重来”。
这种帮助皇帝的动作,要换个时候,这已经算是妥妥的“帝党投名状”了。好在如今,正面战场不在这,李斌此举引起的关注还不多,以及,宛平流民之困,亦是发生在众人眼皮子底下。
多少能理解一点李斌的“苦心孤诣”,再再加上,李斌这厮平素低调。观政至今,从未上疏在“大礼议”问题上哔哔赖赖,有点让人摸不准他的路数...
在这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李斌这才避免了自己成为礼部汪尚书等人的“靶子”。
要是自己这会,继续帮嘉靖摇旗呐喊...
去破坏一条约束皇权的规矩,那自己的“成分”,可就是秃头上的虱子——清晰可见了!
完全一边倒的站队,往大了说,政治风险太大。尤其是自己的抱负,不小。这种风险,能不冒,最好不冒。
而往小了说呢...
“中间商”,才是最能闷声发大财的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