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平台上的招揽(2 / 2)
“谢黄公公。不知陛下...”
迈步走上台阶,行至谨身殿后方那块,与乾清宫门遥遥相望的云台。
抬眼间的惊鸿一瞥,宽阔的,联通谨身殿与乾清宫的丹陛上,五爪龙纹身盘流云,鳞爪分明。
与内宫的精致相比,外朝的建筑更显恢弘之气。
“陛下与张学士有些事要谈,特命咱家作陪,候陛下事毕,再行召见。另外,陛下也托咱家先问问你,可有想去的地方?”
李斌眼中闪过的一丝惊艳,没能逃过黄锦的目光。
在李斌老老实实的说完“听凭陛下做主”,这种公式化回答后,黄锦话锋一转:
“陛下的心思,知县应该明白。都说‘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咱家瞧着,知县当有鸿鹄之志,为何偏要去外面蹉跢光阴呢?”
李斌刚搭上汉白玉杆栏的手,闻言顿了一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杆栏,黄锦这话是什么意思,李斌听得明白。
从陆炳,到黄锦,哦不,应该说嘉靖本人的亲自招揽。
这对臣子而言,已是重到极致的恩遇。
甚至在已经达成了“自己外放地方”的政治默契后,嘉靖依然留下此问,发出这样一个招揽的信号...
足见其礼贤下士的诚意!
“臣谢陛下抬爱,也谢公公提点。只是臣常常在想韩非子所言之‘良相必起于州郡’...”
夏日的风,很轻。
檐角的铁马声渐弱,黄锦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旋即又露出了一抹了然之色。
“在臣想来,韩非子此言,除了强调中枢宰辅,需体察地方民情、了解地方艰难险阻之余。恐怕,还有一层深意。”
“上下一心!”
“控制!”
李斌和黄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各自的答案,而后相视一笑。
他们的答案是一样的。
有王遂公公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本就聪慧的两人,如何理解不了“再好的政策,若是没有人愿意执行,那也是空谈”的道理。
对李斌来说,没有地方上的根基,没有地方官作为自己的亲信,愿意贯彻执行自己的想法。
那嘉靖此时,就是给自己提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自己也完成不了自己的目标。甚至是:
不仅做不好事,反而可能因条款制定上的疏漏,被人钻空子。
将善政,给玩成恶政。
非但不能起到什么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如崇祯帝一般,越努力,局面越糟糕。
这不是李斌杞人忧天:
在历史上被评价为“功于谋国、不善谋身”的名相张居正,大力推行的一条鞭法便是最好的佐证。
本是想控制愈演愈烈的“火耗”、“粮耗”乱象,想拨乱反正,限制地方官吏巧借名目,盘剥胥民。
却不曾想,那一条鞭法在客观上,反而加剧了土地的兼并。
与此同时,有着“上帝视角”的李斌更清楚。
命运的馈赠,永远都在暗中标明了价码。
因嘉靖而起的势,也会因嘉靖的念头转变而瞬间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