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登门投帖,拜师大儒郑康成(2)(2 / 2)
又示意那少年,“犬子郑益,年方十三,尚需勤学。”
张梁与二人见过礼,他刚查询过系统,按照历史轨迹,郑益被北海相孔融举为孝廉。二十七岁时,管亥围孔融于都昌,他率家兵前去救援,遇敌身死。
如今张梁既然已经到了,说不得还要介绍管亥与他认识一番,改变他的命运。
郑益年幼,请安之后被老爹打发了出去温书诵经。
郑玄示意众弟子落座,目光仍停留在张梁身上,重拾刚才的话题,“方才说到新作物,如今众人都在,你且细细说来。”
张梁道,“学生在曲阳试种土豆、红薯与玉米三物。前二者亩产皆可达千斤以上,玉米亦有七八石之数。”
“竟有如此高产?”刘熙面色微微一惊,他以经学与训诂见长,虽然不精农事,却也知道这个产量远超寻常粮食。
反倒是一边的国渊急忙确认,“三郎,亩产当真有千斤?可是以汉斗计量?”
“正是。”张梁微微点头,你若知道这是市斤不是汉斤,怕不得更吃惊。
他补充一句,“且这些作物不择地力,贫瘠山地亦可种植。其中土豆与玉米一年可种两季,即便误了春播,夏种犹可补救。”
此话一出,房间里一片寂静,唯有窗外不时有鸟鸣传入耳中。
郑玄缓缓起身,在狭小的室内来回踱着步子,麻衣下摆拂过粗陋的席垫。他突然驻足,目光如电,“若此言非虚,得了此物,何愁仓廪不实!又何忧百姓饥馑!”
崔琰激动地拉住张梁衣袖,“三郎,此等祥瑞之物,应当献与朝廷,尽快在天下种植!”
“季珪稍安勿躁。”郑玄抬手制止他的失礼行为,凝视着张梁,“如此重器,你待如何?”
张梁拱手说道,“先生,此物去年方由家兄试种成功,今年在曲阳推广。若要广布大汉,至少还需三五年光景。”
他从袖袋里取出一卷留侯纸,双手递给郑玄,“此乃种植要诀,学生当遣人送良种至高密,土豆尚可赶上一轮夏播,请先生主持推广。”
刘熙闻言眼神一亮,道,“郑师,若有良种推广之功,想必党锢之事或可转圜。”
郑玄点点头,接过种植说明书,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环视房中的三名弟子,声音微颤,“尔等可知,若能解黎民饥馑,胜过注经万卷?”
郑玄将留侯纸递给国渊,嘱咐道,“子尼,你素来通晓农事,秋收之后,便由你来负责此事。”
国渊郑重地接过,那一卷轻飘飘的纸张在他手中重若千钧,他对郑玄与张梁深施一礼,“郑师,三郎,子尼必不负所托!
郑玄也向张梁拱手一礼,“若得成此功,老夫当替天下苍生谢你。”
张梁急忙闪身避让,却见这位当世大儒眼中,竟隐隐有泪光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