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09章 浪潮之巅

第209章 浪潮之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夏末秋初,北京。林雪和徐航位于研究所家属区的家中,难得地聚集了从各地赶来的家人。西北基地的任务告一段落,林卫东得以休假归来;林向洋将工厂事务稍作安排,带着陈静和林帆北上;年迈的周文瑾也在赵庆兰的陪伴下,从江城来到了首都。四世同堂(算上林雪徐航年幼的女儿小诺),济济一堂,充满了久违的、喧闹而温馨的家庭气息。

餐桌上摆满了赵庆兰、陈静和林雪张罗的拿手菜,南北风味交融,香气四溢。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近况,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汇聚到了那个正在重塑所有人工作和生活的共同主题上——数字时代。

引发话题的,是林帆。他兴奋地向大家展示他刚刚用积攒的零花钱和做Up主的部分收入,购买的一款最新虚拟现实(VR)头显设备。

“大伯,爸,妈,你们看!”林帆把设备递给身边的人传看,“戴上这个,你就能‘进入’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可以玩游戏,可以看电影,感觉就像真的在里面一样!将来甚至可以用来上课、开会,身临其境!”

林向洋接过那个造型奇特的眼镜,掂量了一下,回想起自己工厂里那些笨重的机床和传感器,不禁哑然失笑:“你这一个眼镜,怕是要赶上我厂里小半台机床的价格了吧?这玩意儿……真有人买?”

“当然有!这是趋势!”林帆语气肯定,“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一样,以后肯定会越来越普及的。”

这话头一起,仿佛打开了闸门。

林向洋顺势谈起了自己工厂的“数字化转型”,语气中带着经历阵痛后的感慨与收获的欣慰:“不转不行啊!以前觉得那些数据、系统是花架子,现在才知道,里面真有金子。ERp系统帮我们管好了钱袋子,生产线上的传感器成了我们的‘顺风耳’,前几天刚避免了一次大修,省了十几万!”他看向林雪和徐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现在就盼着,大侄女和徐航搞的那些更厉害的AI技术,什么时候能给我们这小厂子也‘赋能’一下,比如用机器眼睛自动检测产品表面瑕疵,那我们就真能跟那些大厂掰掰手腕了。”

陈静也补充道:“向洋现在可积极了,还拉着小帆学怎么弄微信公众号、开网店呢。以前总觉得网络是虚的,现在看,那上面也是真金白银的市场。”

林卫东听着弟弟的讲述,沉稳地点点头。他虽然身处保密要求极高的国防科技领域,但对这股技术浪潮同样感受深刻:“我们基地那边,虽然很多具体细节不能透露,但大趋势是一样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核心方向。无论是装备的研发、测试,还是后勤保障,都离不开大数据和先进算法。你们在民用领域的探索,很多思路和技术,对我们也有启发。”

话题自然引到了林雪和徐航身上。作为身处研发最前沿的他们,成为了餐桌上的“技术讲解员”。

徐航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小叔工厂的需求很具体,也很典型。AI视觉检测正是我们关注的方向之一。其实,AI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他试图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它就像是一个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自己学习、总结规律的超强大脑。比如,它可以通过学习数百万张医疗影像,学会比人类医生更敏锐地发现早期病灶;也可以通过分析整个城市实时交通数据,像下棋一样预判拥堵,并提前调度。”

林雪接着丈夫的话,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AI的未来,是让它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渗透到各行各业。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快地发现新材料、新药物;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甚至可以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当然,这背后也伴随着挑战,比如数据隐私、算法公平、就业结构变化等等,需要我们非常审慎地去对待。”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家人,“但归根结底,我们研究这些,推动这些,是相信技术最终应该服务于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高效、也更富有创造力。”

大人们谈论着算法、数据、商业模式和未来趋势,时而激烈,时而深思。年幼的小诺在一边玩着积木,偶尔眨着大眼睛,听不懂这些复杂的名词,只觉得大人们说话的样子很有趣。

而始终安静坐在主位,面带慈祥笑容听着这一切的周文瑾老人,此刻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她听着儿子、孙子、孙女们口中不断蹦出的“VR”、“ERp”、“AI”、“赋能”、“数字化转型”、“大数据”……这些词汇对她而言,是如此的陌生,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语言。

她看着眼前这群至亲的家人,他们在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里,有的在戈壁滩为国铸剑,有的在商海中起伏转型,有的在实验室探索未来,有的则在虚拟世界里建构自我。每个人都如此真实而努力地生活着,却被一股她难以完全理解的巨大力量推动着,奔向一个她愈发看不清的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