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骤停的春节(2 / 2)
“妈,哥,叔叔,情况不对。”林雪的声音尽量保持着冷静,但语速明显快于平时,“我和徐航商量了,我们北京的机票必须退掉。我们不能把风险带回去,尤其是妈年纪大了……”
林卫东的电话紧随其后,言简意赅,带着军人的果断:“聚会取消。各自留守,不要流动。等待进一步通知。”
没有犹豫,没有争执。在巨大的公共危机面前,个人的团聚愿望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焦急的电话和视频,内容高度一致:
“不要出门!”
“戴好口罩!”
“家里多备点吃的喝的!”
“注意防护,勤洗手!”
“有发烧咳嗽立刻上报,去医院!”
原本充满欢笑的“林家大树”群,瞬间变成了“林家疫情通报联防群”。分享的内容从年货美食变成了口罩购买渠道、消毒液使用方法、疫情最新动态地图。那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焦虑和互相牵挂的紧张感。
不仅仅是林家。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按下了整个国家的“暂停键”。
一夜之间,曾经摩肩接踵、张灯结彩的商业街,变得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卷着落叶和废弃的口罩包装袋掠过。商场、影院、餐馆大门紧闭,上面贴着“暂停营业”的告示。火车站、机场虽然还有零星旅客,但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口罩上方的眼神充满了警惕与不安。道路上,偶尔驶过的车辆也速度飞快,仿佛不愿在外面多停留一秒。城市,这座庞大的、日夜不休的机器,第一次如此彻底地陷入了停滞和死寂。
只剩下一些无法停止的声音,反复提醒着人们现实的严峻:
那是呼啸而过的救护车警笛声,一声声,尖锐而急促,划破寂静的天空,揪紧着每一颗不安的心。
那是社区广播里循环播放的防疫通知,用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反复强调着“不聚集、不串门、戴口罩、勤通风……”
那是手机里不断弹出的疫情通报数字,那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像冰冷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恐慌,在无声地蔓延。
药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口罩、酒精、消毒液被抢购一空。超市里出现了短暂的抢购潮,方便面、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被大量囤积。网络上,各种谣言与辟谣信息齐飞,真真假假,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焦虑。
在江城的老家里,周文瑾老人看着骤然冷清下来的家和窗外空荡的街道,默默叹了口气。她经历过战乱,经历过物资匮乏,但这样一种因为看不见的病毒而导致全社会近乎“冻结”的情况,还是生平头一遭。她拿起手机,在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都别慌。各自守好各自的家,照顾好自己。不要给国家添乱。相信政府,相信医生。这关,我们能过去。”
老人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群里慌乱的气氛稍稍平息。
但压抑的阴影,已经笼罩了下来。这个春节,没有团圆饭,没有拜年声,没有鞭炮轰鸣。有的,是空荡的街道,是紧闭的门窗,是口罩上方的警惕眼神,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消毒水气味,和那盘旋在每个人心头的、对未知病毒的深深忧虑。
一个前所未有的、寂静而紧张的春节,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