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全球采购的“闪电战”(2 / 2)
物流,是另一场噩梦。随着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客运航班大面积取消,腹舱货运能力锐减。原本通畅的空运、海运渠道变得异常拥堵且价格飞涨。
“林总,飞往上海的航班取消了!”
“老板,这批货在迪拜转机被卡住了,说是文件有问题!”
“空运报价又涨了百分之五十!还排不到舱位!”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林向洋对着电话咆哮过,也对着不断攀升的物流预算报表沉默过。但他没有退缩。“不计成本!”这是他下达的死命令,“只要能尽快把合格的物资运回去,运费再贵也付!走包机!联系有没有可能走中欧班列!想办法!”
公司里的年轻员工们,也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他们不再是普通的白领,而是成了追踪全球物资流动的“雷达”,协调跨国关系的“外交官”,与海关文件搏斗的“专家”。困了就在行军床或办公桌上趴一会儿,饿了就扒拉一口盒饭或泡面。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是一场关乎无数人生命的救援。
经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努力,转机终于开始出现。
他们锁定了德国一家可靠的医用防护服生产商,挤出了部分产能,虽然价格高昂,但质量过硬;
通过一位日本老友的关系,抢在其他人前面,拿下了一家专业口罩厂未来一周的全部产量;
甚至在南美一个不太起眼的国家,找到了一批符合标准的护目镜,正在想方设法联系罕见的直飞航班。
第一批成功敲定、并解决了物流难题的物资——五万只N95口罩和一万套医用防护服——终于从德国启运,直飞武汉天河机场。当收到物流公司发来的航班起飞确认信息时,指挥部里爆发出了一阵短暂却发自内心的欢呼。林向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这几天的压力似乎找到了一个释放的出口。
物资抵达国内只是第一步。林向洋和陈静决定,所有采购的物资,不接受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捐赠给最急需的定点医院。他们通过林雪联系上了武汉协和医院的对接人,也联系了广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当第一批物资顺利送达武汉协和医院,院方代表发来戴着口罩的合影,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却真挚的感激时,陈静忍不住湿了眼眶。林向洋则默默地将那张照片保存下来,发到了“林家大树”群里,只附了两个字:“到位。”
这仅仅是开始。指挥部的电话依然响个不停,世界地图上的标签还在增加,白板上的信息不断被擦去又更新。这场全球采购的“闪电战”远未结束,林向洋和他的团队,像不知疲倦的工蜂,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着救命的物资,搭建着一条条跨越洲洋的生命补给线。
而在西北那片广袤而隐秘的土地上,另一个特殊的“堡垒”,也正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应对着这场席卷全国的疫情风暴。那里,有着另一套运行逻辑和必须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