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江奔流 > 第229章 志愿者的“微光”

第229章 志愿者的“微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他和小伙伴们,成了连接外界与这些隔离家庭的“最后一百米”桥梁。他们推着小推车,穿梭在几栋楼之间,上下楼梯,将沉重的物资放到住户门口,然后敲门告知,迅速退到安全距离外等待住户开门取走。一趟下来,即使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也常常是满头大汗,防护口罩里面湿漉漉的,闷得难受。

在这个过程中,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繁重与不易。社区书记李大姐,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手机永远在响,不是在协调物业处理垃圾清运和消杀,就是在安抚情绪激动的居民,或者向上级汇报防控情况。林帆有一次深夜下楼扔垃圾,还看到服务中心的灯亮着,李大姐和几个工作人员还在核对第二天的居民采购清单。她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瘦小,却又蕴含着惊人的能量。

他还注意到一个身影——快递小哥“小勇”。他并不知道对方的全名,只知道大家都这么叫他,是负责这个片区配送的。在城市几乎停摆的日子里,这个穿着某快递公司工服、戴着口罩和头盔的年轻身影,却从未缺席。他的电动车后座和脚踏板上,总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像一只辛勤的工蚁,冒着风险,穿梭在空荡无人的街道和各个小区之间。

林帆经常在小区门口遇到他。两人隔着防护栏,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完成包裹的交接。有时只是简单点头,有时会简短交谈两句。

“今天件还这么多?”林帆问。

“多!都是买的吃的用的。”小勇的声音隔着口罩,闷闷的,却带着笑意,“你们辛苦,我们跑腿的,也算出份力。”

有一次,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小勇的雨衣帽檐下,头发和眉毛都挂上了水珠,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装着药品的包裹递给林帆:“哥,这家的药,急用的,麻烦尽快送一下。”

林帆接过还带着对方体温的包裹,重重地点了点头。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身上的红马甲和小勇身上的工服,颜色不同,却仿佛有着相同的底色。他们都是这座突然“生病”的城市里,维持它最基本生命体征的“毛细血管”,微小,却不可或缺。

工作固然辛苦,但温暖与感动也时常不期而至。

有一次,他负责给一位独居的、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刘奶奶送菜和登记信息。隔着门,他耐心地教奶奶如何用微信扫码进入小区采购群,如何接龙下单。奶奶学得慢,他就不厌其烦地重复。最后,菜送到门口,奶奶打开门,没有立刻取菜,而是从门缝里塞出来两个还温热的鸡蛋,声音带着老年人的颤抖:“孩子,拿着,早上煮的,你们站门口,冷……”

林帆看着手里那两颗温热的鸡蛋,眼眶猛地一热,所有疲惫和委屈仿佛瞬间被这股暖流冲散了。他隔着门,大声道:“奶奶,谢谢您!您快进去,外面冷!有事随时在群里说,或者给我打电话!”

还有一次,他帮一个隔离户家的小孩送打印好的学习资料,孩子的妈妈在微信里连着发了好几个鞠躬的表情,说:“太感谢了志愿者小哥!孩子上课就指望这个了,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些点点滴滴,如同寒夜中的星火,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温暖人心。林帆逐渐明白,所谓的“担当”与“奉献”,并非总是轰轰烈烈,更多的时候,它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守、传递与互助之中。他穿着红马甲的身影,融入了全国千千万万志愿者构成的红色暖流;而快递小哥小勇的身影,则代表了另一条维持社会运转的生命线。他们这些平凡的“逆行者”,或许dividually只是点点微光,但当他们汇聚在一起,便足以驱散疫情的阴霾,照亮这个特殊的寒冬,给予无数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他期待着,这些微光汇聚成河的那一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