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星光偏要吻烟台 > 第187章 余波与新的风眼

第187章 余波与新的风眼(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深港之心”开放日的成功,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赞誉与质疑的声浪尚未完全平息,其引发的实质性连锁反应已开始显现。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普罗米修斯”的股价摆脱了之前的震荡格局,开启了一轮稳健上扬的通道。几家之前态度暧昧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正式发来了增持意向书。更令人振奋的是,之前被苏氏暗中接触试图策反的几个重要股东,也明确表示将继续持有并支持公司战略。恶意收购的阴云,被“深港之心”这座坚实的价值堡垒暂时驱散。

“我们赢得了喘息之机,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顾知行在战略复盘会上冷静分析,“苏氏在资本层面的进攻受挫,必然会从其他方向找补回来。”

他的判断很快得到印证。

周景明带来了关于欧盟层面的最新情报:“那份‘社会伦理影响评估’的草案,已在欧盟委员会内部传阅,预计一个月后就会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草案条款比预想的更为严苛,不仅要求大规模部署前进行耗时漫长的评估,甚至追溯性地要求对已部署的系统进行‘合规性复审’。更棘手的是,”他顿了顿,“苏氏正在积极游说,试图将‘场协同’这类技术,与《人工智能法案》中的‘高风险’系统进行关联绑定。”

一旦被贴上“高风险AI系统”的标签,意味着将面临极其繁琐的注册、评估、审计和透明度要求,市场准入成本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这已不仅仅是拖延,而是意图从根本上将“场协同”技术排斥出欧洲市场。

几乎同时,David的公关团队监测到,在北美和亚洲的其他区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看似独立的行业分析报告,内容高度相似,都在探讨“主动环境干预技术的长期生物效应不确定性”,并引用了一些尚未经同行评议的、来源存疑的“前沿研究”。这显然是苏氏发动的、更具迷惑性的全球性舆论抹黑战。

“他们学聪明了,不再直接攻击,而是披上‘学术探讨’和‘关注长期安全’的外衣,更难直接反驳。”David皱眉道。

压力从四面八方而来,但核心已从“生存”转向了“发展”。林微光知道,必须利用“深港之心”带来的战略窗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战果。

她批准了顾知行团队提交的“星火”计划下一个旗舰项目方案——位于上海浦东的一个大型智慧社区综合体“未来屿”。这个项目覆盖面积更大,应用场景更复杂(包含住宅、商业、教育、休闲),能更全面地验证“场协同”技术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区运营效率方面的价值。

“但是,‘未来屿’项目方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顾知行补充道,“他们希望我们不仅能提供硬件和系统,还能参与部分社区智慧平台的运营,分享基于环境数据优化社区服务带来的增值收益。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组建运营团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从产品销售,转向“产品+运营”的服务模式。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与此同时,伊莎贝尔团队在复盘“深港之心”项目时,发现了“异构协同”算法的一个潜在局限。在应对突发性、超高强度的局部干扰时,算法为了维持整体稳定,有时会“牺牲”个别节点的性能,导致局部环境体验出现短暂下降。

“就像人体免疫系统,有时为了对抗强力病毒,会引起高烧等剧烈反应。”伊莎贝尔比喻道,“我们需要给算法加入更精细的‘微管理’能力,在全局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局部体验的平滑。这需要对‘回声’协议进行更深度的优化。”

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全球政策……多条战线同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团队在胜利的喜悦过后,感受到了更沉重的责任和更复杂的挑战。

就在林微光统筹规划下一步行动时,沈啸的通讯接了进来。他的虚拟影像出现在办公室,依旧是那副冷峻的模样,但这次,他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基于‘深港之心’的成功验证,及‘异构协同’算法的实战表现,‘基石’计划评估中心对‘场协同’技术的成熟度评级,已由A-提升至A。”沈啸平静地陈述,“因此,‘基石’第三阶段——‘区域网络扩展与商业化试点’,将提前启动。首个扩展区域,选定为……粤港澳大湾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