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2章 我还有个想法(2 / 2)
姜云山松了一口气。
就在刚才他都还想不通齐绍川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现在看来完全是自己多虑了。
“也算后手吧…不过还是出了一点意外…”
齐绍川略带一些无奈的继续说道。
“原本谈好的那家南方建筑集团老总突然脑溢血住院了,他儿子现在接手了公司…”
“年轻人嘛…做事比较一根筋,推翻了他父亲的口头承诺,把条件改成了只接手年龄不满四十岁的员工。”
“我明白了…现在的情况是退休的员工有社保兜底,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可以无缝衔接上岗…”
姜云山恍然,接着说道。
“其实现在唯一的麻烦,就是年龄介于四十岁到退休前的这部分员工没地方接收了。”
“没错…根据统计资料,这部分员工总数在一千多一点,基本上河西省本地企业很难消化!”齐绍川说道。
一千多一点吗?
姜云山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却没有立刻开口。
齐绍川这时候才明确说出了这次打电话的主要意图。
“云山,我知道你们浑江现在发展势头不错,几个大项目都在推进…”
“你看你们那边有没有可能,消化一部分省建的员工?哪怕只是一两百人也能解决不小的问题。”
姜云山没有立刻答应,反而十分谨慎地问道:“齐书记,这部分省建员工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我就知道你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齐绍川似乎早就料到了姜云山会问这个,所以回答得也很快。
“绝大部分都是干活的老师傅,传统建筑工种居多,文化程度虽然普遍不高,但胜在经验丰富吃苦耐劳…”
“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搞后勤行政和项目管理的,文化水平高一些。”
听到这里,姜云山顿时眼睛就亮了。
浑江市如今正在大搞建设,很缺人。
大数据中心二期和汽车工业园,还有旧城改造项目也在持续推进,正是需要大量建筑工人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时候。
尤其是那些有经验、手艺好的老师傅,更是宝贝。
要知道,姜云山在项目招标上是比较倾向于本地企业的,这就导致了现在许多基础的基建项目都是本地的建筑公司在做。
而这些公司又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新成立的公司居多,没有多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齐书记…”
姜云山认真的说道。
“如果只是安置一两百个省建员工那肯定没问题,但我还有个想法…”
“哦?那你说。”
齐绍川的声音听上去有些好奇。
“我觉得我们浑江市,应该可以接手全部省建需要安置的员工!”
姜云山语出惊人。
这一下,电话那头硬是十几秒钟都没有任何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