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破碎(1 / 2)
“破碎回廊”并非虚言。
青铜母舰甫一进入这片星域的边缘,便被混乱的引力触手所捕获。视野所及,并非静谧的星空,而是一片狂暴的宇宙坟场。破碎的行星残骸如同被巨神投掷的碎石,相互碰撞,溅射无声的烈焰;扭曲的星云物质被拉扯成亿万公里长的彩色丝带,缠绕在黑洞事件视界那令人心悸的黑暗边缘;中子星脉冲如同垂死巨兽的心跳,规律而致命地扫过虚空,每一次闪烁都让母舰的传感器泛起一片雪花噪点。
这里没有“空间”的稳定概念,只有不断撕裂又重组的引力漩涡和空间褶皱。母舰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在仲裁者与“羲”的联合计算下,艰难地沿着一条岌岌可危的安全路径向内渗透。即便是刚刚经过强化、交织着三种力量光泽的舰体,也不时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仿佛随时会被无形的巨力拧成麻花。
“信号源强度在波动,受到强烈引力红移和空间畸变干扰。”羲的声音透过网络传来,带着全神贯注的紧绷,“正在尝试滤波和路径优化。”
“这里的‘自然’……充满了死亡的哀嚎。”宸的意识带着明显的排斥与不适,这片星域的自然脉络早已支离破碎,充斥着毁灭与终结的悲鸣,让他如坐针毡。
“哼,正好用来磨砺毁灭的锋芒!”曜的意识则充满亢奋,外界的混乱与他内心的毁灭欲望产生了诡异的共鸣,他麾下的“毁灭之刃”单位甲壳上的暗金纹路在脉冲星的照射下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季青野无视了子嗣们的反应,她的全部心神都锁定在那道顽强穿透死亡迷宫、不断重复的求救信号上。随着母舰的深入,信号的细节逐渐清晰。那模仿人类编码的外壳下,隐藏着一种更加古老、更加复杂的核心结构,隐隐与“织星者”的遗物有些许相似,但更加……急促,甚至带着一种程序化的绝望。
“不是生物发出的信号,”季青野得出结论,“是某个……造物。一个拥有高度智能,甚至可能承载着某个文明最后火种的……自动化信标。”
这结论让前路更加扑朔迷离。是什么造物,在模仿人类求救?它所谓的“摇篮倾覆”和“种子”又指向什么?
经过数日如同刀尖跳舞般的航行,母舰终于突破了最混乱的引力乱流区,抵达了信号源的最终坐标。
眼前的景象,让即便是见惯了宇宙奇观的季青野,也为之一窒。
那并非预想中的星球或空间站,而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由无数六边形晶体结构拼接而成的菱形装置。它的大小堪比一颗小型卫星,静静地悬浮在一片相对稳定的、由三颗相互绕行的黑洞形成的拉格朗日点中。装置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和撞击疤痕,许多地方已经破损,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闪烁着微弱能量的管道和线路。
而最令人心悸的是,这个巨型装置的一端,已经变得半透明,仿佛被某种力量从现实层面“擦除”了一部分!在那半透明的区域内部,可以看到冻结的能量流和断裂的结构,而边缘处,则不断有细微的、仿佛空间本身在蒸发般的粒子逸散现象——那是噬光者侵蚀留下的伤痕!它正在被缓慢地“消化”!
求救信号,正是从这个濒临毁灭的装置内部发出的!
“织星者信标……”季青野低语,认出了这装置的风格,与之前发现的“永恒熔炉”种子同源,但规模和技术层级远超想象。
“检测到信标外部有微弱但异常的空间屏障,”羲报告道,“结构类似镜面舰队技术,但更加……古老和固化。它似乎在保护信标的核心区域,延缓噬光者的侵蚀。”
镜面舰队也来过这里?或者,这信标本身就运用了与镜面舰队同源的技术?
“能突破屏障吗?”季青野问。
“屏障能量水平极低,且与噬光者的侵蚀力场处于脆弱的平衡状态。强行突破可能打破平衡,导致信标加速毁灭。需要极其精确的能量注入和频率同步。”
就在这时,那求救信号的内容,突然发生了一丝变化!在无尽的重复中,插入了一段新的、更加清晰的代码片段!
“…识别…同源高阶灵能反应…确认为…‘火种’载体…”
“…最高优先级协议启动…请求…连接…上传…‘摇篮’日志…”
“…警告…连接过程将消耗信标最后能源…可能…吸引‘清道夫’…”
火种载体?是指她体内的“永恒熔炉”种子,还是她掠夺的“母亲”本源?清道夫?是指噬光者,还是镜面舰队?
没有时间犹豫了。信标已处于毁灭边缘,这是获取“摇篮”真相的最后机会。
“准备连接。”季青野下令,“‘羲’,由你主导,进行能量同步。‘宸’,尝试稳定连接路径的空间结构。‘曜’,警戒任何因连接可能引来的‘清道夫’。”
她深吸一口气,将意识沉入体内,引动了那枚一直沉寂的“永恒熔炉”种子。温暖而浩瀚的力量流淌而出,与她自身的灵犀混合,化作一道凝练的、蕴含着生命与创造气息的能量流,缓缓投向那巨大的织星者信标。
能量流与信标外部那古老的空间屏障接触的瞬间,没有激烈的碰撞,屏障如同识别到密钥般,泛起了水波般的涟漪,悄然打开了一个仅容能量通过的微小入口。
连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