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摸着约翰牛过河(2 / 2)
朱高炽眼尖,立刻认出其中几人,赫然是历史上永乐朝的名臣杨寓(杨士奇)、杨荣、金幼孜、胡广等人。
“这些学员,是从各地及国子监中精心选拔出的佼佼者,”王卓低声向朱高炽解释,“他们正在接受的,是东大外交与经贸专家的特训。”
两人悄然站在窗外聆听,只听得那位专家正在阐述:
“……因此,大明驻藩属国大使的核心职责,绝不仅仅是传统的礼仪性交往。首要之务,是设立常驻大使馆。馆舍需建得庄严、富丽,从文化上行成碾压,带动藩属国的文化潮流,这本身就是国威与文明的展示。”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藩属国组建并训练现代海关队伍,引入科学的关税制度。此举不仅能帮助藩属国获得稳定、透明的财政收入,赢得其君主的好感,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借此掌控其财政钥匙,从经济基础上施加影响。最终目的,是通过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引导,不断增强藩属国对大明的依赖与向心力……”
这番论述角度新颖,思路缜密,让朱高炽听得目光连闪,大受启发。
下课后,王卓和朱高炽迎上了那位授课的东大专家。王卓笑着打趣道:“先生,您刚才讲授的这套东西,我怎么听着……有一股浓浓的‘约翰牛’味儿啊?”他指的自然是另一个时空中,那位曾构建全球殖民体系的大英帝国。
专家闻言,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并未直接回答,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高炽则更关心实际问题,他看向王卓:“姑父,那这派驻朝鲜的首任大使,您心中可有人选?”
王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专家。专家沉吟片刻,显然对此已有考量,他说道:“这批学员天资都很高,杨荣机敏,金幼孜文采好,胡广踏实。但作为首任大使,开创局面,需要的是沉稳持重、思虑周全。杨寓(杨士奇)年龄稍长,性格练达,处事老成,由他出任这第一棒,最为妥当。”
王卓点头表示赞同,对朱高炽说:“那就定杨士奇吧。让他做好准备,船队出发之日,便是大明驻朝鲜国大使馆开张之时。”
朱高炽看着教室里那些未来的外交干才,又想到即将驶向朝鲜的船队和全新的外交模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澎湃之感。
大明的征途,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疆域与武力,正在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