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西游反派,我在取经路躺赢签到 > 第450章 无名善举与远方来客

第450章 无名善举与远方来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山坳的晨雾还没散尽,祠堂里就传来了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像一群早起的麻雀在枝头喧闹。安燠端着刚熬好的小米粥走进来,一眼就看见孩子们围在石桌旁,脑袋凑得紧紧的,对着摊开的“山民志”争论不休,连她进来都没察觉。

石桌上的账簿摊在最中间,红皮封面被摩挲得发亮,最新一页上画着个小小的问号,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无名?”两个字。小芽举着狼毫笔,眉头皱得像打了个结,发梢的红头绳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柱儿蹲在一旁,手指点着账簿上的空白处,神色严肃;三妮叉着腰站在桌旁,嗓门最大:“肯定是有人不想留名!咱们得记下来,不然谁知道有人做了好事?”

“可没名字怎么记啊?”二壮挠着后脑勺,一脸困惑,“总不能写‘某人’吧?那以后翻起来,谁知道是哪个‘某人’?”

安燠把粥碗放在旁边的矮柜上,悄悄走过去,没出声打扰。程砚不知何时也跟了进来,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红薯,见她站在那里,便把红薯往她嘴边递了递,压低声音:“孩子们这是又遇到难题了?”

安燠咬了一小口红薯,甜糯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她轻声回道:“看样子是。”目光落在账簿上,昨天清溪村的“和睦一两”还墨迹鲜亮,旁边新添了几行小字,记着“昨日有人悄悄补了西坡的篱笆,未留名”,后面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小芽最先发现他们,眼睛一亮,举着笔跑过来:“阿燠姨!程叔叔!你们快来评评理!”她拉着安燠的袖子往石桌旁走,“昨天晚上西坡的篱笆塌了一截,我们本来打算今天去修,结果早上一看,已经被人补好了,还捆得整整齐齐的,可谁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我问了张伯,他说不是他修的;问了吴姐,她也说没去。”柱儿补充道,指尖轻轻划过账簿上的空白,“按咱们的规矩,做了好事都要记下来,可没名字,这账怎么记?”

程砚啃着红薯,蹲下来看着账簿,熊耳在发间动了动:“没名字就不记了?”

“不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小芽急得跺脚,“阿燠姨说过,每一份好都不能被忘记!要是不记,以后大家都不想做好事了怎么办?”

安燠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心里暖融融的。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茶棚里受了委屈,总盼着有人能帮一把,哪怕只是递块手帕、说句安慰的话。这些孩子,已经把“记人心”这件事,刻进骨子里了。

她伸手拿起账簿,指尖拂过那行带着问号的字迹,轻声问:“你们觉得,那个人为什么不想留名?”

三妮抢先回答:“肯定是怕麻烦!补个篱笆又不是什么大事,不想被人念叨!”

二壮挠挠头:“会不会是不好意思?比如……比如是哪个孩子偷偷干的,怕大家夸他?”

柱儿沉吟了一会儿:“或许他觉得,做好事本来就是应该的,不用记下来。”

安燠点点头,目光扫过每个孩子的脸:“柱儿说得有道理。但三妮和二壮也没说错,不管是怕麻烦,还是不好意思,这份心意都很珍贵。”她翻开账簿的空白页,提笔蘸了蘸松烟墨,在上面写下“无名善举”四个字,“咱们可以在账册里加一个专栏,专门记这些没留名的好事。他不想说名字,咱们就记‘无名者补篱笆,赠邻里安心三分’,这样既不勉强他,也没辜负这份好。”

孩子们眼睛都亮了,小芽凑过来看着那四个字,拍手叫好:“太好了!这样不管是谁做的好事,都能被记下来了!”

“而且以后大家翻到这里,就知道,山坳里不光有有名有姓的好人,还有默默做事的好心人!”柱儿补充道,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程砚把最后一口红薯咽下去,抹了抹嘴:“还是我家阿燠聪明。”他站起身,拍了拍二壮的肩膀,“走,二壮,跟我去西坡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点线索,就算找不到名字,也能看看那人用了什么木料,下次咱们补篱笆也有个参考。”

二壮立刻兴奋地答应:“好!程叔叔,我跟你去!”

孩子们也跟着起哄,都想一起去看看。安燠笑着摆摆手:“别都去,留几个人在家整理账册,把昨天清溪村的账再核对一遍,顺便把‘无名善举’的专栏好好画个花边,显得更郑重些。”

小芽自告奋勇:“我留下!我来画花边,就画山茶花,跟我的笔杆上一样!”

柱儿也说:“我也留下,帮小芽核对账目。”

安排妥当后,程砚带着三妮、二壮和几个孩子往西坡去了。安燠留在祠堂里,看着小芽和柱儿趴在石桌上,认真地给“无名善举”专栏画花边。小芽握着狼毫笔,小心翼翼地勾勒着山茶花的轮廓,笔尖微微颤抖,画得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柱儿则拿着炭笔,逐字核对昨天的账目,时不时停下来,跟小芽讨论几句。

安燠端起小米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暖了胃也暖了心。她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山景,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远处的麦田里,泛着金色的光。山坳里静悄悄的,只有鸟儿的鸣叫声和祠堂里孩子们写字的沙沙声,一切都那么平和安宁。

“阿燠姨,”柱儿突然抬起头,“你说,那个默默补篱笆的人,会不会是外村来的?”

安燠转过头,笑着问:“为什么这么想?”

“因为村里的人,我们都问遍了,都说不是自己干的。”柱儿皱着眉,“而且西坡靠近山外的路,说不定是路过的人看到篱笆塌了,就顺手补了。”

安燠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有可能。不过不管是村里人还是外村人,这份心意都一样珍贵。”她顿了顿,又说,“说不定,是咱们的‘山民志’已经传到山外去了,有人受到影响,也想做件好事呢?”

小芽停下笔,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吗?那太好了!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人来帮我们,我们也能帮更多人!”

安燠摸了摸她的头:“会的。只要咱们一直把‘暖’字记下去,一直把这份心意传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山坳的宁静。小芽耳朵尖,立刻跳起来:“是不是货郎来了?上次货郎说这个月会来送新的糖块!”

安燠走到门口,往山下望去,只见一匹枣红色的马正顺着山路往上走,马背上坐着个穿着蓝布衫的货郎,手里还牵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拄着拐杖,脚步有些蹒跚。

“不是咱们常来的张货郎。”安燠轻声说,心里有些疑惑。常来山坳的张货郎是个中年汉子,说话爽朗,而眼前这个货郎看起来年纪不大,脸上带着几分疲惫,眼神里还有些焦急。

货郎很快就到了院门口,看到安燠,立刻翻身下马,抱了抱拳:“这位大姐,请问这里是暖山坳吗?”

“正是。”安燠点点头,侧身让他们进来,“货郎小哥是第一次来?这位老人家是……”

“大姐好,我叫林三郎,是从南边来的。”货郎擦了擦额头的汗,扶着老人在石凳上坐下,“这位是我家婶娘,我们本来要去北边的亲戚家,没想到在山里迷了路,走了三天才走到这里。”他说着,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婶娘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能不能在贵地借住一晚,明天我们就走?”

老人喘着气,拉着安燠的手,声音有些沙哑:“姑娘,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就借住一晚,不白住,我这里有几个铜板,就当是住宿费……”

“老人家快别这么说。”安燠立刻打断她,转身对小芽说,“小芽,去灶房倒两碗热水来。”又对柱儿说,“柱儿,去把东屋的空房间收拾一下,给老人家和货郎小哥住。”

“哎!”两个孩子立刻应声跑去忙活。

林三郎感激地说:“多谢大姐!你们真是好人!我之前在山里遇到过几个村子,都不肯让我们借住,说我们是外来人,怕惹麻烦。”他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要不是婶娘身体不好,我也不想麻烦别人。”

安燠递过刚倒好的热水,轻声安慰:“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我们山坳里的规矩,就是互相帮忙。”她看了看老人的脸色,有些苍白,便又问,“老人家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我们村的吴姐会些医术,我去叫她来看看?”

老人连忙摆手:“不用不用,就是有点累,歇会儿就好。”

正说着,程砚带着孩子们从西坡回来了。远远就看到院门口的马和陌生人,程砚脚步顿了顿,加快速度走过来,把安燠往身后护了护,眼神警惕地看着林三郎:“你是谁?来山坳做什么?”

他的熊耳不自觉地竖了起来,身上带着几分山神的威严,吓得林三郎往后缩了缩。安燠连忙拉了拉他的袖子,轻声说:“程郎,别吓到人家,是来借住的货郎和他婶娘,在山里迷路了。”

程砚这才放松下来,熊耳也耷拉下去,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抱歉,我以为是……”

“没事没事。”林三郎连忙说,“我知道大哥是好意,怕有坏人进来。”

程砚走到老人面前,蹲下来打量了一下她的腿脚:“老人家,是不是走路走多了,腿不舒服?我去给你烧点热水泡泡脚,能舒服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