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红圈收缩(2 / 2)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不少人低头翻看文件,回避着他的目光。
秦宇轩微微点头:“好,既然大家没有更多意见,我谈几点看法。”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第一,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打击违法犯罪并不矛盾,我们冻结账户、约谈高管,是因为有确凿证据表明这些企业和个人涉嫌严重违法犯罪,而不是无端干扰企业经营。”
“第二,就业和税收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护身符。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违法犯罪基础上,这种‘生产力’不是我们需要的,这种‘稳定’也是虚假的。”
“第三,”秦宇轩目光转向王宏明,“我很好奇,是哪些企业向王主任反映这些问题?请把名单提供给我,我将派工作组上门了解具体情况,如果确实存在办案扩大化问题,我们立即纠正;如果是想借题发挥,干扰办案,我们也一定会追究到底。”
王宏明脸色微变,勉强笑道:“省长,这只是一些非正式渠道反映的情况,我也就是在会上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那就请王主任会后再去核实一下,拿到具体企业名单和反映问题的具体内容,书面报给我。”秦宇轩语气不容拒绝,“我们既要重视企业合理诉求,也不能被不实信息牵着鼻子走。”
他转向全场:“同志们,中央为什么下这么大决心查处昌明集团案件?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违法犯罪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甚至政治安全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会议在略显压抑的气氛中结束。秦宇轩刚回到办公室,方文谦就跟了进来,面色凝重:
“省长,王宏明主任刚才的发言不简单。我收到消息,最近确实有一批企业家在私下串联,准备联名向中央反映,说我们省的投资环境因为昌明案受到严重破坏。”
秦宇轩冷笑:“意料之中。他们终于打出这张牌了。”
“要不要我们先发制人?让宣传部组织一批正面报道,展示我省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态势?”
秦宇轩思考片刻,摇头:“不必。你马上做两件事:第一,整理昌明集团及其关联企业近年来获得的各项政策优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数据,特别是那些明显违反常规操作的;第二,收集这些企业涉嫌非法转移资产、偷逃税款、利益输送的证据。”
方文谦立刻明白了秦宇轩的意图:“您是要向中央证明,所谓的‘营商环境’,对这些人来说,其实就是权力与资本非法勾连的遮羞布?”
“没错。”秦宇轩走到窗前,“他们要谈营商环境,我们就好好谈谈,是什么样的‘环境’滋养了昌明集团这样的毒瘤。是要一个法治、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还是要一个可以让少数人通过权力寻租、利益输送而暴富的‘环境’?”
方文谦振奋地点头:“我马上去办!”
当天下班前,秦宇轩接到李国华从首都打来的加密电话。
“宇轩,你那边情况我知道了。”李国华声音沉稳,“压力比预期来得快,也来得猛,这说明你打中了要害。”
“老师,我不担心明枪,就怕暗箭。”秦宇轩实话实说。
“暗箭迟早会变成明枪。”李国华道,“专项小组这边,我们已经掌握了更多关于‘王老’及其相关人员干预办案、向境外传递消息的证据。中央态度非常明确,不管涉及谁,一查到底。”
秦宇轩心中一定:“有中央支持,我们就有了定盘星。”
“不过宇轩啊,”李国华语气转为严肃,“斗争越到关键时刻,越要讲究策略。你要知道,我们的对手不是某一个人,而是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打蛇要打七寸,办案要抓关键。”
“您是指顾晓阳?”
“他是连接国内外两条线的重要节点。拿下他,很多谜团就能解开,很多阻力也会土崩瓦解。”李国华停顿一下,“‘猎影’小组已经制定了详细方案,最迟后天行动。这次行动成功后,国内的反扑可能会更加疯狂,你要做好准备。”
通话结束后,秦宇轩久久站在办公室那幅全国地图前,目光再次落在那个遥远的红圈上。
红圈正在收缩。
而在首都一栋不起眼的四合院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在接听加密电话。他听着对方的汇报,只淡淡说了一句:
“弃车保帅,断尾求生。该割舍的,就不要犹豫。”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问:“顾晓阳这边......”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