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护城河:帝国的基石与远方的阴云(1 / 2)
2024年初春,杭州西子湖畔仍带着些许寒意,但星海科技总部顶层的战略会议室里,气氛却凝重得如同铅块。这是一次仅限最核心决策层参与的战略闭门会,与会者只有林澈、陈默、李娜,以及刚刚从海外匆匆赶回的澈宇家族办公室CEO张岳。厚重的隔音门紧闭,窗帘落下,将外界的一切喧嚣与窥探隔绝在外。
会议室中央的白板上,没有花哨的PPT,只有用黑色记号笔清晰勾勒出的一个简易模型——一座被三条粗重线条环绕、壁垒森严的“城堡”。
林澈站在白板前,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位战友的脸庞。他手中的笔,首先在城堡内部划出两个坚实的基座。
“过去三年,我们从‘卷贰’的财富积累,杀入‘卷叁’的硬科技深水区。到今天,我们实业端的双核心已经初步成型。”
他指向第一个基座:芯片。
“陈默,你来同步一下芯片业务的最新数据。”
陈默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中带着自豪:“林总,各位。我们的XH-MCU01芯片,自去年量产以来,凭借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背书和可靠的性能,订单持续爆发。上年度营收锁定45亿元,占据公司总营收的60%,净利润率达到35%。这不仅是现金奶牛,更是我们整个智能生态的技术底座。”
林澈点头,笔尖重重点在第二个基座上:汽车。
“李娜,汽车。”
李娜立即调出平板上的实时数据界面:“‘星海01’自1月开启预售后,市场反响远超预期。截至目前,累计预售订单已突破3万辆,以平均单价30万元计算,锁定营收约90亿元。随着三月正式交付启动,汽车业务将迅速成为我们最大的营收和增长引擎。”
双核驱动,营收规模逼近150亿,这已然是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雏形。
接着,林澈的笔锋转向城堡外围,画下了第一条,也是最外围的护城河:资本端。
“张岳。”
张岳会意,清晰汇报:“澈宇家族办公室,目前管理资产规模稳固在2085亿元。其中,为雷军、张一鸣等科技圈伙伴管理的资产超过500亿,年化收益率保持在15%以上。我们的投资已覆盖硬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关键赛道,不仅获得了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围绕星海核心业务的‘生态雷达’与‘战略协同网络’。”
这条资本护城河,深且广,为帝国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弹药支援和战略纵深。
笔锋向内,第二条护城河显现:实业端。
“芯片与汽车,这两大实业核心,自身就是最坚固的城墙。”林澈沉声道,“芯片支撑汽车的智能化,汽车为芯片提供最前沿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二者协同,内生增长,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底气。
最后,笔锋在城堡最近的区域画下第三条,也是最具韧性的护城河:生态端。
“而将我们所有这些板块紧密联结,产生1+1远大于2效应的,是我们的生态伙伴。”林澈在白板上写下了华为、宁德时代、壁仞科技、诺华生物等一个个名字。“华为的鸿蒙系统、宁德时代的电池、壁仞的AI芯片、诺华的生物技术……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个以硬科技为核心的联盟,是命运共同体。”
三条护城河,由外至内,资本、实业、生态,层次分明,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难以被轻易撼动的坚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