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春潮(2 / 2)
“俊英和孩子们呢?”夏三爷喝了口热水,声音有些沙哑。
“俊英没休息,商店里忙,孩子们在隔壁她姥家,等过段时间……”德昇斟酌着说道,“爹,以前的事,都过去了,您别往心里去。”
夏三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是爹当年太固执了。”他沉默了片刻,又说:“你大哥德麟去大队部了,说是有重要的事商量,估计也快回来了。”
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男人走了进来,正是德昇的大哥德麟。他穿着蓝色的劳动布棉袄,裤腿上沾着泥土,看到德昇,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老二,你可算回来了!”
兄弟俩见面,格外亲热。德麟搓了搓手上的泥,在炕沿上坐下,拿起炕桌上的烟袋,装满烟丝,点燃后吸了一口:“我刚才在大队部开会,正说大事呢。”
“什么大事?”德昇问道。
德麟压低声音,眼里透着几分兴奋:“大队要改制了,以后实行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德昇心里一动。他在城里也听过这个说法,只是没想到八一大队这么快就要实行了。
“是啊,”德麟猛吸了一口烟,“以前都是集体劳动,挣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现在政策变了,把土地分给各家各户,自己种自己收,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样一来,谁还不拼命干?”
夏三爷在一旁听着,点了点头:“这样好,这样好啊,以前集体干活,确实有不少人偷懒耍滑。分了地,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踏实。”
德麟接着说:“大队部已经统计完人口和土地了,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分地。我想着,把家里的几亩地种好,再琢磨着做点小生意,日子肯定能好起来。”
他看向德昇,“你在城里消息灵通,你觉得这包产到户能行得通吗?”
“怎么行不通?”德昇笑了笑,“这是政策导向,肯定能行。而且我告诉你个更大的消息,盘锦要建市了!”
“建市?”德麟和夏三爷都愣住了,异口同声地问道。
“是啊,”德昇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现在已经在筹备了,以后盘锦脱离营口地区,直接归省里领导。我所在的营口市第三建筑公司,也要改成盘锦市第一建筑公司,以后专门负责盘锦市区的建设。”
“真的?”德麟激动地站了起来,“那咱们盘锦以后就是地级市了?再也不用归营口管了?”
“没错!”德昇点点头,“现在城里到处都在忙建市的事,街道要拓宽,楼房要新建,学校、医院、商店都要配套建设,盘锦就像一部开动的机器,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夏三爷捋了捋花白的胡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啊,好啊,盘锦能建市,是大好事!咱们村也能跟着沾光了。”
德麟心里盘算着:“建市了,城里的人肯定越来越多,消费需求也会变大。我想着,咱们大队不如成立一个饭店,专门接待来往的客人,肯定能挣钱。”
“成立饭店?”德昇有些意外,又觉得这个想法不错,“这主意好,建市后,盘锦的流动人口会增多,饭店生意肯定差不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德麟说,“大队部已经同意了,把村头的旧仓库翻新一下,改成饭店,名字就叫八一饭店,下个月就能开业。我想着把雪艳、雪君、雪丰都安排进饭店干活。”
雪艳、雪君、雪丰是德麟的三个孩子,雪艳最大,已经十八岁,雪君十六岁,雪丰十四岁。德昇问道:“孩子们愿意去吗?”
“雪艳性子闯荡,做事干脆,我让她做服务员,负责招待客人、收拾桌子;雪君和雪丰小子力气大,也肯学,我打算让他们跟着镇上的老厨师学手艺,以后当大厨。”德麟越说越有劲头,“老厨师我已经联系好了,是以前国营大众饭店的大师傅,手艺好得很,愿意来教孩子们。”
“这样安排挺好,”德昇赞同道,“学一门手艺,以后走到哪儿都饿不着。”
“就是雪美这丫头,有点让人头疼。”德麟叹了口气,“她从小就爱美,喜欢穿新衣服,让她去饭店干活,她指定不愿意,弄脏了衣服。”
雪美是德麟的第四个闺女儿,长得水灵,性子也娇俏,确实是个爱美的小姑娘。
德昇想了想,说道:“我们最近在给建市里盖百货商店,等开春,三个商店的工程,同时启动,八一大队地处城郊,和南大街那么近,不如再成立个商店,我看俊英他们工农兵商店挺红火,招一批售货员,雪美既然爱美,喜欢穿新衣服,让她去商店当售货员正好,既能穿得干干净净,还能接触到各种新商品,她肯定愿意。”
“八一商店?”德麟眼睛一亮,“靠近小学那块地临街,盖个商店能行,到时候让大队的年轻社员们进去当售货员,可是体面活儿!雪美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正说着,门外传来了孩子们的嬉笑声,童秀云带着孩子们走家串户拜年回来了。看到德昇,孩子们都围了过来打招呼。
童秀云和穗儿张罗着做饭,夏三爷家的屋子里有充满了欢声笑语。
过完十五,八一大队热闹了起来。大队部组织社员翻新旧仓库,大家干劲十足,有的搬砖,有的砌墙,有的粉刷墙面,没用多久,一座崭新的八一饭店就建了起来。
饭店的门面刷得雪白,窗户上贴着大红的“福”字,门口挂着一块木质的牌匾,上面写着“八一饭店”四个烫金大字,幌儿高高的挂着,格外醒目。
德麟请的是国营大众饭店的老厨师,姓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脾气有些古怪,但教起徒弟们来却十分认真。
他收了雪君和雪丰等十二个徒弟,都是八一大队的社员子弟。从最基础的切菜、颠勺教起,徒弟们学得很用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习,手上磨起了水泡也不叫苦。
雪君心灵手巧,很快就掌握了切菜的技巧,颠勺也有模有样;雪丰力气大,炖菜、红烧类的菜肴做得格外入味。
雪艳本就性格外向,跟着大队里的妇女学习如何招待客人、摆桌子、算账。她收敛了小性子学得很快,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很快就适应了服务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