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帝心焦灼待新器,捷报频传动力车(1 / 2)
大秦始平四年,六月七日,巳时三刻。
中路军,皇帝行辕大帐内,一片沉寂,唯有炭笔在粗糙地图上划过的沙沙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微不可闻的叹息。
扶苏站在巨大的南疆舆图前,目光死死锁定在代表文朗城的那个黑点上,仿佛要将其灼穿。
他手中的炭笔无意识地在瘴气林与文朗城之间的区域反复描画,留下凌乱而焦躁的线条。
外表看来,这位年轻的帝王依旧沉稳如山,玄衣龙袍纹丝不乱,眉宇间是惯常的威仪与冷静。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胸腔里那颗心,正被一股难以言喻的焦灼之火炙烤着。
东西两路的捷报如同催化剂,不断刺激着他的神经。
蒙恬在东线势如破竹,沧澜水已为帝国动脉;项羽在西线摧城拔寨,兵锋直指野人山。
唯有他这位御驾亲征的天子,统领的中路军,却被这片该死的、黏糊糊、湿漉漉的瘴气林拖住了脚步!
“十日……照这个速度,至少还要八天……”扶苏在心中默算,一股烦恶感涌上喉头。
此刻的他恨不得立刻集结所有“秦魄”重炮,不顾一切地轰出一条笔直的通道,甚至幻想自己能够身先士卒,率领龙卫如同天降神兵般直接出现在文朗城下,将那个藏头露尾的山鬼揪出来,将那座叛军巢穴轰成齑粉!
但他不能。
他是皇帝,是三军统帅。
他的任何一个不理智的决策,都可能将十五万忠诚的将士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试验重炮开路失败就是最好的警示。
他必须忍耐,必须将这份焦躁死死压在心底,展现出绝对的冷静与信心,因为这本身就是稳定军心、震慑敌人的最强武器。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将脑海中那些冒进的念头驱散,目光重新变得清明而坚定。
他走到帅案前,拿起一份关于通道加固进度的报告,试图用具体的事务来转移注意力。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项少龙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手中捧着一封样式特殊、封口处加盖着皇家学院火漆印信的密奏。
“陛下,”项少龙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有来自咸阳的加急奏报,是皇家学院茅焦院长通过黑冰台专属渠道发来的。”
“茅焦?”扶苏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报告,“快!呈上来!”
他心中瞬间闪过诸多猜测。
茅焦负责的皇家学院理学院,是他推动大秦科技发展的核心引擎,涉及的皆是国之重器。此刻突然传来加急密奏,莫非是……
项少龙快步上前,将密奏恭敬地呈上。
扶苏接过,指尖触碰到那冰凉的蜡封,竟微微有些发烫,仿佛能感受到远在咸阳的那份急切与期待。
他迅速撕开火漆,展开里面厚实的纸张。
茅焦那熟悉的、略带匠气的工整字迹映入眼帘:
“臣,皇家学院理学院院长茅焦,恭祝陛下圣体安康,万岁金安!陛下亲征百越,臣于咸阳日夜悬心,唯祈天佑帝国,陛下凯旋!”
开篇是例行的问候,但扶苏的目光已迫不及待地向下扫去。
“臣谨奏:承陛下洪福,赖学院上下同心,火油动力机轻量化攻坚项目,已于半月前取得决定性突破!新型轻量化火油机,重量较旧式减轻六成,出力反增三成,运行更趋平稳,噪音与震动亦大幅降低,实为划时代之进步!”
看到这里,扶苏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都为之急促了几分!
轻量化!出力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关键突破!
他强压激动,继续往下看:
“取得突破后,臣即刻命人将此新式动力机,安装于‘腾云’履带车原型车之上。经连日反复测试,新车运行顺畅,跨越壕沟、攀爬坡道能力显着增强,于复杂地形之通过性,已非人力畜力可比!且得益于陛下高瞻远瞩,此前推行之‘模块化’生产思路,大部分通用零件皆已提前备料加工,故组装调试极为迅速。”
“然,新车部分结构为适应新机而有所改动,少数特殊连接件、传动件需重新开模锻造,此乃目前制约量产之主要瓶颈。然工部下属各大匠作监已全力配合,日夜赶工,臣预计,至多再需十余日,首批特殊零件即可交付!”
“另,臣突发奇想,于一辆原型车基础上,拆去履带,试用以新型石油胶包裹铁骨制成之‘轮胎’,于帝国水泥驰道之上行驶,竟平稳异常,颠簸甚微,速度更胜履带一筹,且相较于履带车几乎不会对帝国驰道造成任何损坏!然若于松软土路或崎岖山地,则其通过性远不如履带车稳固。臣以为,此‘轮式’车辆,或更适用于帝国腹地交通往来,以及兵员物资之快速转运。”
“臣已将此发现及测试数据,整理成文,急报工部尚书程邈大人。并与程尚书初步议定,拟先行生产轮式动力车与履带式动力车各二十辆,一则验证工艺,积累经验;二则供陛下审视,以定后续方略。若一切顺利,首批共四十辆‘腾云’系列车辆,预计可于七月初旬生产完成,交付使用!”
扶苏看到这里,忍不住以拳击掌,低喝一声:“好!”
这茅焦,果然是个实干家!
不仅完成了动力机的突破,连轮式车都搞出来了!
这眼光和行动力,不愧是他看重的人才!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扶苏瞳孔放大,几乎要惊呼出声!
“此外,尚有一事需禀明陛下。帝国火炮研究所所长杨慎行,闻听‘腾云’车进展,欣喜若狂,持陛下昔日所绘之‘坦克’构想图前来寻臣。杨所长言,此新式动力机与‘腾云’底盘,正乃实现陛下‘陆战之王’构想之基石!其已抽调所内精干力量,成立‘坦克’项目组,并从臣处暂借调轮式、履带式原型车各一辆,誓言要尽快将陛下笔下之‘坦克’化为现实!臣观其热情高涨,思路明晰,且此事实关乎帝国未来武备,故已安排学院内精通机械、传动之匠师全力配合协助。具体进展,待杨所长后续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