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掌心的刺 > 第114章 遇到江哲

第114章 遇到江哲(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有一次,林晓雨来图书馆找林晚星,正好碰到江哲在给她讲《红楼梦》里的“探春理家”。晓雨凑过来听了一会儿,笑着说:“江学长,你讲得真好!晚星以前都不爱看古典文学,现在天天跟我聊《红楼梦》,还说要从里面学教育方法呢!”

江哲笑着看了林晚星一眼:“晚星很有悟性,很多知识点一点就通,将来肯定能成为好老师。”

林晚星脸一红,赶紧岔开话题:“晓雨,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我来给你送奶茶呀!”晓雨晃了晃手里的奶茶,“刚在学校门口买的,热乎的,你快喝。对了,江学长,你也喝一杯吧,我买了三杯,本来想给陈默也带一杯,没想到他没来。”

江哲接过奶茶,笑着说:“谢谢晓雨同学!我正好有点渴了。”

三人坐在服务台旁喝奶茶,晓雨好奇地问:“江学长,你研究古典文学,为什么总来教育学区看书呀?”

“因为这里安静,而且能遇到晚星这样爱学习的同学。”江哲笑着说,“其实古典文学和教育学是相通的,比如《红楼梦》里的教育故事,能给现代教育带来很多启发。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古典文学中的教育智慧’的论文,正好可以从这里找灵感。”

林晚星点点头,想起自己最近写的教育学作业——题目是“从经典文学作品看教育方式的影响”,她就是以《红楼梦》里的贾母和贾政为例,分析了包容教育和严苛教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篇作业的灵感,正是来自江哲和李教授的启发。

月底的一天,林晚星兼职结束后,江哲叫住了她:“晚星,我这里有一张周末古典文学讲座的门票,是李教授主讲的《红楼梦与传统教育》,我正好有事去不了,你要不要去听?”

林晚星接过门票,上面印着讲座的时间和地点,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江学长!我一直想去听李教授的讲座,就是没抢到门票。”

“不用谢。”江哲笑着说,“听完讲座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我很乐意跟你讨论。”

周末的讲座在学校的大礼堂举行,林晚星特意提前半小时就到了,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大礼堂里很快坐满了人,大多是中文系的学生和老师。李教授走上讲台,手里拿着一本《红楼梦》,开始讲“红楼梦与传统教育”——从贾母对黛玉的关爱,到宝钗对香菱的教导,再到宝玉对丫鬟的尊重,李教授讲得深入浅出,台下的听众听得入迷。

林晚星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抬头看向讲台,心里满是敬佩——李教授不仅懂古典文学,还懂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讲,让她受益匪浅。她想起自己将来要当老师,也要像李教授一样,把知识和爱心结合起来,用包容和尊重对待每一个学生。

讲座结束后,林晚星拿着笔记去找江哲。江哲正在图书馆的咖啡厅等她,面前放着两杯热咖啡。“怎么样?讲座听得还好吗?”江哲笑着问。

“特别好!”林晚星坐在他对面,兴奋地说,“李教授讲的‘宝钗教香菱学诗’,让我想起了教育心理学里的‘启发式教学’,原来古代就有这样的教育方法了!”

江哲点点头,递给她一杯咖啡:“你能把文学和教育学结合起来,很有想法。其实不管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教育,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就像《红楼梦》里,贾母尊重黛玉的敏感,宝钗尊重香菱的好学,这都是现代教育需要学习的。”

林晚星喝了一口咖啡,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她心里也热乎乎的。她看着江哲温和的眼睛,想起这段时间以来他对自己的帮助——帮她找《红楼梦》的珍藏本,介绍她认识李教授,给她讲座门票,还跟她讨论文学和教育的关系。这些帮助,像一束束光,照亮了她的大学生活,也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江学长,谢谢你。”林晚星认真地说,“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不会完整地看完《红楼梦》,也不会知道文学和教育学还有这么深的联系。”

“不用谢。”江哲笑着说,“我也是从本科生过来的,知道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会有迷茫。能帮到你,我也很开心。而且跟你聊天,我也能从教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古典文学,这对我的论文写作也很有帮助。”

从咖啡厅出来,夕阳已经西下,把校园里的银杏染成了金色。林晚星和江哲并肩走在林荫道上,偶尔聊几句《红楼梦》,偶尔聊几句教育学,话题不知不觉就延伸到了未来的规划。

“我毕业后想当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把古典文学的美传递给学生。”江哲说,“现在很多学生觉得古典文学枯燥,其实是没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学生喜欢上古典文学。”

“我毕业后想去山区支教,帮那些想读书却没条件的孩子。”林晚星说,“我小时候差点因为家里穷辍学,是老师帮了我。我想成为这样的老师,去帮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江哲点点头,认真地说:“你的想法特别好!山区的孩子需要你这样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也想跟你一起去支教,给孩子们讲《红楼梦》里的故事,讲古典文学里的智慧。”

林晚星看着江哲真诚的眼神,心里满是期待——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江哲一起去山区支教的场景:她给孩子们讲教育学知识,江哲给孩子们讲古典文学,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眼睛里闪着对知识的渴望。

回到出租屋,林晚星把江哲给的讲座门票和李教授给的研究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里,又拿出笔记本,写下:“11月底,在图书馆遇到江哲学长,因《红楼梦》结缘。他帮我找珍藏本,介绍我认识李教授,还跟我讨论文学和教育的关系。原来文学和教育是相通的,好的文学作品能给教育者带来很多启发。以后要多跟江学长和李教授学习,把文学里的智慧融入到教育里,将来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的老师。”

写完后,她拿出那本旧版的《红楼梦》,轻轻翻开“黛玉葬花”那一回。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照亮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句。林晚星看着诗句,想起江哲说的“文学和教育都是以人为本”,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遇到江哲,遇到《红楼梦》,是她大学生活里的又一份幸运——这份幸运,不仅让她爱上了古典文学,更让她对未来的教育之路充满了信心。

窗外的银杏叶还在飘落,像在为这份美好的相遇鼓掌。林晚星握着《红楼梦》,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她的大学生活,因为这些温暖的相遇,变得越来越精彩;她的教育梦想,也因为这些珍贵的启发,变得越来越清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