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江念熙提案后的改变(2 / 2)
“好!”陈瑶用力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回了教室。
晚上回到家,江念熙坐在书桌前,想起白天女生们开心的样子,忍不住拿出手机,给父亲江哲发了条消息:“爸,我之前写的‘长跑调整’提案被学校采纳了,实施一周,女生的请假率降了50%,孩子们现在都愿意跑步了。我终于明白你说的‘改变从小事开始’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做不了什么大事,现在才知道,哪怕是调整一下跑步距离和时间,也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改变。”
江哲很快回复了消息,还发了个欣慰的表情:“念熙,爸爸为你骄傲。教育就是这样,不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关注孩子们的需求,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慢慢积累,就能带来大改变。你能注意到孩子们的难处,还愿意为她们争取,这就是一个好老师该有的样子。”
看着父亲的消息,江念熙想起小时候。那时候父亲还在学校当校长,有次她跟父亲说,班里的课桌椅太高了,坐着不舒服。没过几天,父亲就组织人把班里的课桌椅都调整了高度,还问了每个同学的感受。当时父亲跟她说:“念熙,不管是做老师还是做校长,都要把别人的需求放在心上,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能帮到别人,就值得去做。”
现在,她终于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也用行动践行了这份理念。她想起自己刚当老师的时候,总想着要教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有的孩子觉得作业太多,有的孩子觉得上课时间太长,有的孩子觉得课外活动不好玩。直到这次的长跑提案,她才明白,真正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需求,从细节入手,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接下来的日子里,江念熙更注重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了。她在班里设了一个“小建议信箱”,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写下来,放进信箱里。每天放学后,她都会打开信箱,认真阅读每一封建议信。
有个男生在信里说,希望班里能多开展一些科学实验活动;有个女生说,想在教室里养一些小植物,让教室更漂亮;还有个孩子说,希望体育课能多玩一些团队游戏,而不是总是跑步。江念熙把这些建议整理好,有的自己能解决的,就立刻行动——比如买了些小盆栽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轮流照顾;有的需要跟其他老师或学校沟通的,就写成建议,交给相关负责人。
没过多久,班里的科学实验活动多了起来,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做实验,学得更认真了;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加入了“两人三足”“接力赛跑”等团队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教室里的小盆栽长得绿油油的,孩子们每天都会去浇水、松土,还会互相分享照顾植物的心得。
有天,校长在走廊里遇到江念熙,笑着说:“念熙,你班里的变化真大,孩子们的积极性高多了,其他班的老师都来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江念熙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听孩子们的想法,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做一些小小的改变。有时候,孩子们的想法比我们更纯粹,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
校长点点头:“你说得对。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你这个‘小建议信箱’的想法很好,我打算在全校推广,让每个班都能听到孩子们的声音。”
江念熙心里一喜,她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还能在全校推广,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帮助。她想起父亲说的话:“改变从小事开始,积累起来就是大改变。”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小需求,解决他们的每一个小问题,就能让孩子们在学校里过得更开心、更充实,也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温度。
那天晚上,江念熙在日记本上写道:“以前总觉得‘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能力。现在才明白,改变其实很简单,从倾听一个孩子的心声开始,从调整一次长跑的安排开始,从设立一个小小的建议信箱开始。这些小事,就像一颗颗小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慢慢发芽、长大,最终会长成参天大树。我会继续做这些小事,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成长环境,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合格的老师。”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日记本上的字迹,也照亮了江念熙心中的信念。她知道,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但只要她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就一定能走得更远、更稳,也一定能给更多的孩子带来温暖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