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金石铸就民生路,春风终度苦心人(2 / 2)
傍晚收工后,不少工人不再像往常一样围着工棚吃饭吹牛,而是洗刷干净,换上最好的衣服,三三两两地往乡上溜达。
乡里几家小餐馆,这几夜总是人声鼎沸,猜拳行令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空气里飘着的油腥气和酒味都比往日浓烈了许多。
供销社里,平日里积灰的麦乳精、水果罐头、的确良布匹甚至雪花膏都卖断了货。
更有些风声,悄悄在工地上流传:哪个村的谁,喝多了摸上了寡妇的门;哪个组的谁,跟临乡一个姑娘拉扯不清,差点被人家家里人堵住……
汪细卫是个实在人,心里揣着家,看着这情形,眉头越皱越紧。
这天晚上,他看见同乡来的两个后生又勾肩搭背、满身酒气地往乡上晃,终于忍不住了。
他转身就去了师傅李池卫临时休息单住得工棚。
工棚里烟雾缭绕,李池卫正就着一盏昏黄的电灯,对着摊开的图纸和账本核算材料。
他为了节省时间,现在也开始抽纸烟了,嘴里叼着烟,眉头也因为繁琐的数字而微微锁着。
“师傅。”汪细卫喊了一声,声音有些发沉。
李池卫抬起头,透过烟雾看到徒弟一脸凝重,便用夹着烟的手指点了点旁边的板凳:“咋了?耷拉着个脸,跟谁欠你八百块钱似的。坐。”
汪细卫没坐,直接开口,语气里带着不解和焦虑。
“师傅,我说说发钱后的事。你看好些人,钱刚到手就胡花海花,下馆子喝酒吹牛,甚至……甚至还有管不住裤腰带,去勾搭人家婆娘姑娘的!这像什么话!”
他越说越气,脸都有些涨红,“大家出来卖力气,挣的都是血汗钱,不容易!这钱带回家去,给婆娘娃儿买点好的,把屋里破房子修一修,换身新衣裳,买点肉吃,哪样不好?非要在外面这样糟蹋掉?”
李池卫默默听着,手里的烟烧到了尽头,他又续上一根,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烟雾将他脸上复杂的神情笼罩得有些模糊。
他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充满了无奈和一种洞悉世事的疲惫。
“细卫啊,”他开口,声音有些沙哑,“你的心是好的,正,我知道。但这事,没法管,也不能管。”
“为啥?”汪细卫急了,“您是老板,是话事人,您说句话,他们还能不听?”
李池卫摇摇头,用手指敲了敲桌面。
“钱,发到他们各人手里,那钱就是他们的了。咋花,是他们的自由。咱们是雇人干活,不是给人当爹。”
“只要他们不耽误明天上工,不把风流债的麻烦惹到工地上来,打架斗殴或者人家家里人闹过来,咱们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
他看着徒弟不服气的样子,进一步解释道:“你管得太宽,他们心里憋了怨气,这气不敢明着发,就会暗地里使坏。砌石头的时候稍微偷点懒,灰浆给你少拌点水泥,或者工具‘不小心’弄坏点……”
“这工地上的活,精细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随便哪里给你出点小问题,都可能酿成大祸!这桥,还怎么安安稳稳地修下去?”
汪细卫沉默了,他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
李池卫继续给他分析,语气更像是在传授一种生存的智慧:“再者说,细卫,你得往大了看。这桥是临乡出钱修的,咱们用的石料、灰浆好多也是采买自临乡。”
“但咱们带来的自己乡的工人占多数,钱要是都让他们攒着带回咱们乡去花,临乡能得到啥实惠?现在他们愿意在这里花钱,下馆子、买东西,这钱不就流进临乡的供销社、餐馆里了吗?”
“临乡的领导看了,心里也高兴。觉得这工程不仅给了他们一座桥,还活跃了他们乡的经济。下次再有工程,人家才愿意再找咱们。这叫‘留下买路钱’,是人情世故。”
这些道理,对一直埋头技术、心思单纯的汪细卫来说,太过复杂和现实了。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另一个更大的疑惑冒了出来,他喃喃自语,更像是在问自己。
“师傅,我就是想不通……为啥临乡就这么有钱?能修大楼,能修这么老大一座桥?你看咱们乡,乡政府那楼还是破破烂烂的土墙,路坑坑洼洼,下雨天都没法走人。咱们乡为啥就穷成这样呢?”
李池卫闻言,猛地吸了一口烟,然后重重地将烟蒂摁灭在满是锈迹的铁皮烟灰缸里。
他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工棚的油毡顶,看向了更远的地方,眼神里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和些许讥讽。
“为啥?”他哼了一声。
“每个乡的情况不一样啊,细卫。临乡早年就有煤矿,后来乡里又扶持办了水泥厂、砖瓦厂、石场,这叫有工业基础!人家有来钱的厂子,乡财政自然就有钱,有钱才能修路、盖楼、建桥,这叫良性循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咱们乡有啥?资源和这里差不多,但就是种地,种地收成也就刚够糊口。最关键的不是地不行,是领头的人!”
李池卫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明显的情绪,“你看咱们乡那些个干部,一天到晚脑子里琢磨的是啥?不是琢磨怎么带领乡亲们找条活路,发家致富,而是琢磨着今天去谁家吃饭,明天怎么摆摆官架子!”
“开会、学习、喊口号一个比一个响,落到实处的屁事不干!就知道等、靠、要,向上头哭穷!这样的人当家,乡里能有个屁的钱?能有个屁的发展?”
李池卫的话像锤子一样砸在汪细卫心上。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乡里的穷,不仅仅是因为地理条件,更是因为人,因为那些掌舵的人。
他愣在原地,之前对工人乱花钱的愤懑,被一种更深沉、更无力的忧虑所取代。
工棚外,临乡的夜晚灯火相对明亮,隐约还能听到远处餐馆传来的喧闹声。
而此刻,汪细卫的心却飞回了那个贫穷破旧的家乡,心情复杂无比。
师傅的话,为他推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一个远比砌桥更复杂、更难以撼动的世界。
两章八千字,今天就不加更了,明天周末加更吧。感谢大家的催更,送来的为爱发电,小花花,感谢了!厚脸继续求五星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