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寒灯照壁激流在,土味核桃暖乱麻(2 / 2)
“这是去年乡里搞活动,特意从邻县请老师傅做的蛟乡特产山核桃仁,手工炒的,香得很,不算贵重,是咱们蛟乡的土味。”
他指着那本书说:“这本乡志,是前几年出的,里面有些老资料,对魏书记了解蛟乡或许有点用。你把这些加上,就说是我这个‘老蛟乡’的一点心意,请他多指教。”
梅叔的眼神很郑重,“细卫,魏书记已经知道咱们的关系了。你说话……稍微注意点分寸。他现在压力也大,别让他觉得咱们是去给他添麻烦或者……套近乎的。”
汪细卫郑重地点点头,将梅叔添加的东西小心地放进带来的布袋里:“梅叔,您放心,我心里有数。我就是代表我和师傅,来看看他,表达一下支持。别的,不多说。”
“好,好。”梅叔拍了拍汪细卫的肩膀,眼神复杂,“去吧,别太晚了。他住在乡政府大院最后头那排平房,倒数第二间,灯亮着呢。”
从梅叔家出来,夜色更浓了。
乡政府大院门口挂着两盏昏黄的白炽灯,照亮了门前一小片水泥地。
汪细卫提着沉甸甸的布袋,顺着梅叔指的方向,走向那排平房。
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青草混合的味道,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衬得这乡政府大院的夜晚有些冷清。
他走到倒数第二间房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魏书记站在门口,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手里还拿着一份卷着的文件。
看到门外站着提着东西的汪细卫,他明显愣了一下,眉头习惯性地蹙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昏黄的灯光勾勒出他清瘦而略显疲惫的轮廓,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完全没有了在临乡讲话时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
“你师傅呢?”魏书记的声音带着一丝疑虑。
“魏书记。”汪细卫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将手里的布袋提了提。
“我师傅在五县帮朋友修缮道观,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这次是临时回来带人手,也要赶去五县。”
“想着您刚来蛟乡,一个人在这边,肯定不容易,我和师傅都惦记着,说什么也得抽空来看看您,表达一下我们的心意和支持。”
他说话不卑不亢,语气真诚,目光坦荡地迎向魏书记审视的眼神。
魏书记眼中的惊讶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有意外,有疲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他侧身让开:“快进来,外面凉。”
魏书记的宿舍很小,一床一桌一椅,一个简易的木衣柜,几乎就是全部家当。
桌上堆满了文件、笔记本和几本厚厚的村情调查资料,一个掉了漆的搪瓷缸子放在桌角,里面泡着浓茶。
房间里弥漫着纸张、墨水和浓茶混合的味道,简单得甚至有些寒酸,却透着一股子埋头苦干的劲头。
墙角立着一个没打开的行李箱,看来他确实还没完全安顿下来。
“坐,随便坐。”魏书记拉过椅子给汪细卫,自己则坐到床沿上,拿起搪瓷缸喝了一口茶,深深叹了口气,那份忧心忡忡再也无法掩饰。
“蛟乡……比我想象的还要难。”魏书记看着汪细卫,眼神里是坦诚的疲惫。
“一个月了,脚底板跑出水泡,嘴皮子磨破,听到的、看到的,问题一大堆。黎乡长那边……明里暗里,阻力不小。我这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
他苦笑着摇摇头,“来之前,想过会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我甚至远远看过你们沙硕地,你那新房子盖得真不错!可我……没敢去。”
“总觉得,自己还没想出个章法,还没能给乡亲们做点实事,就去找你们,有点……心虚。”
汪细卫听着,心里有些触动。
他没想到,这位乡里新来的书记压力这么大,甚至对自己这个“关系户”都带着一份近乎执拗的“体面”。
他将布袋放在桌上,解开:“魏书记,您别这么说。您能来蛟乡,就是咱蛟乡人的福气。您跑得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和师傅,还有村里人,都盼着您能把蛟乡带好呢。”
“这点东西,不值什么,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有梅叔特意让我带来的,说是蛟乡的土特产山核桃仁,还有一本乡志,想着您了解情况用得上。”
他特意点出梅叔,既是尊重长辈,也是表明这份心意的纯粹。
魏书记的目光落在那包红布包裹的核桃仁和旧志上,眼神柔和了许多。
他拿起乡志,随手翻了两页,又放下,看着汪细卫:“谢谢你们,也谢谢老梅。这东西,我收下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似乎想从沉重的乡务中暂时解脱一下,“说说你吧,在五县那边怎么样?修缮道观?这活儿精细,你师傅的手艺,没得说。人手好找吗?工钱结算顺不顺畅?”
魏书记主动问起工地的事,让汪细卫感到一种被尊重的暖意。
他点点头,精神也来了:“还行,道观主人是师傅的老朋友,信得过。活儿确实细,木雕、彩绘都有讲究,费功夫,但工钱给得厚实,不拖欠。”
“人手还好,这次去的不多,主要是几个老师傅。就是……”
他想到潘高园的失落,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我媳妇儿,老念叨着没法跟着我出去,在家待着闷得慌。”
魏书记听着,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理解,也带着几分对这种质朴生活的向往。
“呵呵,跟着你,踏实啊。这说明你汪细卫,是个能让家人安心的男人。这比什么都强。”
他喝了口茶,看着汪细卫,“你师傅那边,代我向他问好。告诉他,蛟乡这边,我心里也有点底了。”
“等我把这团乱麻理出点头绪,一定亲自去沙硕地看看你,看看你们的新房子,也看看你们这些能人。”
昏黄的灯光下,乡党委书记和乡村工匠的交谈,没有官腔,没有客套,只有对彼此处境的理解,对未来的期盼,以及那份在艰难时局中相互支撑的朴素情谊。
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这间小小的宿舍里,却仿佛透出了一丝穿透迷雾的光亮。
四千字大章,求大家帮我点点五星好评,谢谢!不知道怎么操作的书友请看看我前面发的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