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尘封宝箱求秘法,一部真经见大道(2 / 2)
箱体入手冰凉沉重,远超寻常木料。
他用力试图掀开箱盖,然而,那看似普通的木盖却纹丝不动,仿佛与箱体浑然一体,沉重得如同巨石。
“咦?”汪细卫大感诧异,他如今已是金丹修为,双臂之力何止千斤,竟打不开一个木箱?
他不信邪,又换了个箱子尝试,结果依旧。催动灵力于手掌,再次发力,箱盖依然紧闭如初。
“怪事了!”汪细卫皱起眉头,挨个试了过去。
他从中间开始,一个个箱子尝试开启。
这些木箱样式古朴,大小不一,但无一例外,这一排的木箱全都无法打开。
他仔细数了数,整整九九八十一个木箱,整齐地排列在石架上。
“九九八十一……这数字,怎么跟唐僧取经的磨难数一样?”汪细卫心里嘀咕,有些哭笑不得。
“这前辈高人莫不是也在考验人?看得见,摸得着,就是打不开,这不是存心眼馋人嘛!”
他耐着性子,从最外层到最里层,一排排,一个个地尝试。
手臂因多次发力而微微发酸,心情也从最初的期待、兴奋,逐渐变得有些焦躁和无奈。
直到他来到最后一排,尝试最后一个,看起来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的木箱时——
“啪嗒!”
一声轻响,箱盖竟应声而开!
这突如其来的成功让汪细卫自己都愣了一下。
自己已经不抱希望了,灰尘都没有擦拭,就是尝试一下,居然打开了?
看着那空气中飞舞的灰尘,他赶紧双手抱住这个唯一能打开的木箱,将其搬到中央的石桌上。
他迫不及待地向箱内看去,只见箱底静静地躺着一本线装古籍,除此之外,空无一物。
“就……一本书?”
汪细卫心里不免有些落差,暗自吐槽。
“搞这么大阵仗,用了这么结实的箱子,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结果就一本薄薄的书?至于嘛!”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拿起那本古籍。
书页的材质非纸非帛,触手柔软而坚韧,似绸似绢,泛着淡淡的黄色。
封面上是三个手写的古朴大字——《道德经》。
“《道德经》?”
汪细卫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是古人老子所着,但具体内容却从未读过,只知道似乎很深奥。
他怀着几分好奇,轻轻翻开了书页。
一股淡淡的、仿佛跨越了无数岁月的墨香飘入鼻息。
首页便是“道经”二字,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奇异的是,这些文字与他平日所学的简体字虽有差异,但他目光所及,字义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心间,不仅懂了字面意思,连其中蕴含的深远意境、辩证思维也如同清泉般流入心田,让他瞬间明悟。
“这……我居然能无师自通?”汪细卫感到十分惊奇。他压下心中的讶异,继续往下翻阅。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第四章……他一章章地读下去,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书中所述,并非具体的修炼法门,而是对宇宙本源、万物规律、处世之道的深刻阐述。
那些关于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的辩证关系,关于“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致虚极守静笃”的智慧,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许多以往想不通、看不透的迷雾。
当他读到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时,心头如同被重锤敲击,震撼不已!
他迫不及待的又翻阅了后面的德经,心态更加通透!
他原本或许还存着找到某种厉害功法或法宝的心思,但此刻,这薄薄的一本《道德经》,却为他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宏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教会他如何辩证地看待世间万物,如何理解矛盾与统一,如何顺应自然之道。
这比任何具体的修炼功法,都更接近“道”的本质,对他未来的修行之路,无疑具有正本清源、指明方向的巨大作用!
汪细卫缓缓坐在冰凉的石凳上,将刚才所读、所悟的内容,在脑海中细细反刍、消化。
他结合自身的经历,从山村生活到踏入修行,从人际交往到力量运用,许多困惑豁然开朗。
直到他确信自己真正理解了这些篇章的精髓,才小心翼翼地将这本珍贵的经书放回箱底。
就在书籍归位的刹那,“咔”一声轻响,箱底竟弹出一块薄薄的木板,严丝合缝地盖住了下方的书籍。
石板上方,赫然出现了一张折叠的、颜色泛黄的信笺。
汪细卫心中一动,拿起信笺展开,上面是同样古朴却清晰的字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知也!汝能懂,则可取第二只箱,另有机缘!”
“这是……通关文牒?”
汪细卫哑然失笑,没想到这位前辈高人还设置了这样的环节。
读完并理解了第一本书,书归原位才算通过第一关,获得了开启第二个箱子的资格?
他将空箱子合上,依言放回了原处。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旁边那个刚才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第二个木箱。
心中涌起强烈的好奇与期待:这第二个箱子里,又会藏着怎样的机缘?
要不要现在就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