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湟水钉子(2 / 2)
尤其是分户治理与百户长之制,直接将松散的部族一账账打散,由凶悍、令人佩服的百户长管制,不让其聚集闹事,安心放牧种地。
“大王做事,当真是不拘一格,恩威并施。该讲仁义时,能让这些归附者感恩戴德。该狠辣时,对于负隅顽抗者,也从不留情,斩草除根。也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平定西陲。”段煨对波彦的敬佩,在与羌人周旋的这几个月里,与日俱增。
这时,负责清点战利品的副将又来汇报:“将军,缴获已清点装载完毕。俘获牛羊三千余头,战马五百余匹,皮货、青盐若干。”
段煨收回思绪,沉声道:“好!传令下去,返回大营,杀羊庆功!犒赏弟兄们!”
“酋长威武!”周围的“羌人”战士们纷纷举起兵器,用羌语欢呼起来,声震四野。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双重身份。
段煨将主营地设立在距离湟水不远的一处高台地上。
这处高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妙的是,台地顶端竟有一处天然形成的水潭,水量充沛,足以保障大军长期驻扎,无断水之忧。
段煨一见此地,便知是理想的根基所在,迅速清理了周边零散羌人,然后驱使俘虏与仆从军,围绕台地边缘修筑了坚固的木石围墙等防御工事,使其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军事堡垒。
是夜,主营地内篝火熊熊,烤肉的香气四处飘散。
人们围着火堆,大块吃肉,大碗喝着略带酸味的羌人奶酒,庆祝又一次胜利与收获。
庆功宴后,段煨召集麾下主要将领在自己的大帐内议事。帐中灯火通明,挂着绘有湟水流域地形的简陋舆图。
段煨环视众人,开口道:“诸位,时至今日,吾等已收纳羌胡人口五万,编户万余,控弦之士近万,在这湟水之地,已算得上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接下来,不能再一味征伐扩张,需好好谋划如何治理这些新附之民,稳固根基。”
一名将领抱拳道:“将军,行军打仗,冲锋陷阵,吾等绝不皱眉。但这治理民户,安排生产,催征税赋,教化异族……实非吾等所长。”
“而且,从长安带来的数千弟兄,这几个月征战,也略有损伤,需要补充。若继续吸纳羌人,更需要通晓政务、忠诚可靠的府卫前来担任百户长,方能有效管制,将大王之策落到实处。否则,地盘越大,越容易生乱。”
段煨赞许地点点头:“所言极是。吾等毕竟是军人,长于破而非立。治理地方,需熟悉民政才干之人。”
“此外,吾等如今拥有的马匹众多,除了骑兵所用与用于繁殖,尚有大量富余。可挑选部分,通过互市出售出去,换取急需的钱粮、盐、茶、布匹、铁器,以补充消耗,并给诸位弟兄发放额外补贴,安定军心。”
众将闻言,皆露喜色:“将军考虑周详!吾等代弟兄们谢过将军!确实,已有不少兄弟与本地羌女成婚,在此安家,若有额外补贴,日子能宽裕不少,更能安心效力。”
“哦?已有不少弟兄成家了?”段煨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这是大好事!有了妻儿牵绊,根基方能稳固。传令下去,所有在此地与羌女成婚的弟兄,每人额外赏赐肥羊十只,盐十斤,茶十斤!此事,吾会一并写入奏报,向大王陈情,请求朝堂认可与支持。”
他站起身,走到帐口,望着远处营地的点点篝火和夜空中的璀璨星河,声音坚定:“吾等在此,非仅为一时之战功,更是为大王,为明国,在这羌胡腹地,钉下一颗永不松动的钉子!让这湟水河谷,成为未来经略凉州,乃至西域的跳板!诸位,任重而道远啊!大王也不会忘了吾等。”
“愿随将军,效忠大王,万死不辞!”众将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