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河西将士过冬之事(1 / 2)
波彦目光悠远,仿佛已看到了那一片片雪白的花海:
“待到他日,凡明国疆土之内,气候适宜种植叠白之地,每一户百姓都能于田边地角,或专辟之地,种上些许叠白。”
“那时节,百姓冬季不再瑟缩于单衣破絮之中,老人孩童皆得温暖。百姓家中有余絮,亦可售于市集,多一份活钱收入,日子便更多一份盼头。”
波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一丝军旅出身的铁血气息:“还有军中将士!届时,全军皆可配发以此叠白絮填充的军衣、军被、手套、鞋袜。身着此等暖衣,即使是在北地酷寒之冬,将士亦能照常操练,保持战力。若遇战事,寒冬用兵也不再是畏途,可保吾大军行动自如,无惧风雪!此乃强军之要务也!”
说到军队,波彦猛然想起一事,目光转向负责全军后勤调度的后勤部尚书郭嘉,问道:“奉孝,今岁御寒之物,可已悉数拨付给河西驻军?河西之地,僻处西陲,冬季来得早,且苦寒更甚中原,将士们戍边辛苦,万不可缺了御寒之物,冻伤了手脚,寒了军心。”
郭嘉早有准备,应声出列,从容奏对:“回大王,臣不敢有丝毫怠慢。早在秋高气爽、粮草起运之时,后勤部便已将河西驻军所需之冬衣、冬被、皮袄、皮靴等物,清点完备,加急运往河西各军镇。”
“计算行程,应在第一场雪落下之前,便已分发至每一位将士手中。此外,臣部官员亦未雨绸缪,已在当地大量采购石炭、木炭,并砍伐储备木柴,以确保整个冬季,各军营、哨所、关隘,皆有充足燃料取暖。大王爱兵如子,臣等感佩,然请大王放心,河西将士定然冻不着。”
这时,刚从河西归来,风尘尚未完全洗去的统帅府参赞部尚书贾诩也出列补充,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回禀大王,臣此次自敦煌归来,可为此事作证。臣出发之时,正见后勤部官员与军中司务交接冬储物资,一车车厚实的衣被,一堆堆如山的石炭木柴,正源源不断运入大营。”
“将士们领到新冬衣,皆是欢欣鼓舞。更值得一提的是,”
贾诩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后勤部此番大量在当地采购取暖之物,无形中也为河西百姓开辟了一条生计。”
“往年农闲,百姓多无所事事。如今官府出钱收购石炭、木炭、柴火,百姓便可上山开采石炭,伐木烧炭,砍拾柴火,售于官府,换得钱财,补贴家用。此举竟使得河西各城的商贸反而比往年活跃了许多,市面更显繁荣。”
贾诩继续禀报边地民情:“此亦是因吾明国平定河西四郡以来,施政仁厚,剿抚并用,边境晏然,至今已无羌胡骑兵扣边劫掠之事。”
“百姓得以安心生产,生活渐趋安稳,故而对明国归属日深,对官府之政令亦愈发信从。臣观河西民心,已渐向吾明国。依此态势,不出数年,凉州全境,无论汉羌,将只知有明国,只感念大王之恩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