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张松为明求粮(2 / 2)
如今更是只能坐视广汉郡被刘备夺占,分裂巴蜀,使得蜀国日薄西山,前途渺茫。无论明、魏、秦三国大战结果如何,蜀国的未来都注定坎坷。明胜,则蜀国必亡;明败,蜀国也免不了要与刘备一场生死内斗。
想到这里,张松决定再添一把火,促使蜀国内部矛盾激化,以便明国将来能更容易地收取巴蜀。他故作忧色,向刘璋提议:
“大王,既然如此不放心刘备,为何不趁其立足未稳,主动发兵攻打广汉,将这颗毒瘤彻底铲除?大王在蜀中经营多年,占据大义名分、人心地利。”
“那刘备仅有广汉一郡,又是新得之地,民心未附,士族观望者众。若大王此刻兴仁义之师,讨伐不臣,想必响应者云集。他刘备兵微将寡,如何能抵抗?届时蜀中归一,大王才能真正高枕无忧啊。”
暖阁内,炭火偶尔发出一两声轻微的“噼啪”响,更显得室内寂静。张松的提议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涟漪。
刘璋听完,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无奈、忌惮与一丝疲惫的复杂神情。他缓缓摇了摇头,拿起案几上的温酒,呷了一口,方才叹道:“永年啊,此事……不可。”
放下酒杯,刘璋目光有些游离,似乎陷入了回忆:“当日朝议,黄权、王累他们也都说了此事绝非易事。莫要忘了,那刘备入蜀时,麾下可是带着上万历经战火的老卒,更有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的猛将为辅翼。”
“若要击败他,谈何容易?如今他已占据广汉数月,想必又招募了不少兵马,实力更胜往昔。此时若与之开战,胜负实在难料。一旦战事迁延,必定生灵涂炭,苦了百姓。更可怕的是,若此时明国趁虚而入,吾巴蜀内忧外患之下,万事皆休矣!”
他看向张松,语气变得格外认真:“若要取回广汉,也须等待时机。至少要等到明国与北方的魏、秦大战分出胜负之后,方可动兵。”
或许是觉得张松今日的表现深合己心,又或许是积蓄在心中的压力需要倾诉,刘璋竟罕见地对这位臣子吐露了一些真实想法。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永年,尔为孤尽心办事,孤视为心腹,今日便与尔说些实话。如今这天下大势,看似纷乱,实则关键就在于北方的这场将来的大战。”
“若明国胜了,”刘璋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但语气却异常平静,“则波彦扫平北方最大的障碍,天下归心,大势已去。到那时,孤打算直接开关,迎明军入蜀。”
张松心中剧震,但面上不敢有丝毫表露,只是屏息静听。
刘璋继续缓缓道:“在波彦那里,换个安乐侯的爵位,保全全家性命,也为跟随孤的这些文武大臣,寻一条出路。”
“以波彦的胸襟气度,以及他如今的功业威望,想必不会忌惮孤这样一个失了势的闲散王侯。只要孤在明国安分守己,不生事端,波彦应当不会为难。如此,也能了却残生,后人也能得个安稳富足的日子。只要他们没有复辟之心,或许还能在明国出仕为官,总好过玉石俱焚。”
似乎为了佐证自己的判断,刘璋又道:“孤可是仔细打听过,明国政务府九部之中,有两位尚书皆出身刘氏宗亲。可见波彦确有容人之量,用人不拘一格。这一点,孤也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