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胡三爷治悍妇(2 / 2)
说来更奇,自那日后,王腊梅的脾气竟真收敛了些。虽然依旧刁蛮,但不敢再对丈夫和侄子大打出手。杨万石暗自庆幸,对胡三爷越发敬重。
转眼开春,胡三爷在杨家庄租了间小屋暂住,与杨万石往来更加密切。这日,胡三爷请杨万石喝酒,酒过三巡,问道:“杨兄可知我的来历?”
杨万石摇头。胡三爷笑道:“实不相瞒,我非寻常商贩,乃是关外胡家弟子,专修人间善恶之事。”
杨万石惊问:“莫非是保家仙胡三太爷一脉?”
胡三爷点头:“正是。那日我路过此地,见你家宅怨气冲天,故停留察看。你那夫人王氏,前世本是山中一头母熊,修行百年得了人形,但凶性未改。若任其作恶,恐遭天诛,连带你家门不幸。”
杨万石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这可如何是好?”
胡三爷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有一计,可试其心性,若她尚有善念,或可教化;若冥顽不灵,只好另作打算。”
过了几日,胡三爷称有事远行,将货郎车寄存在杨家。临行前,他交给杨万石一个小布囊,嘱咐道:“若家中生变,可打开此囊。”
果然,胡三爷一走,王腊梅故态复萌,变本加厉地欺压丈夫和侄子。这天她竟要将小虎卖给过路的人贩子,杨万石跪地苦求无效,忽然想起胡三爷留下的布囊,忙打开来看。
布囊中有一黄符和一行小字:“焚符呼我三声,急难立至。”
杨万石依言行事,焚符默念。不到一炷香工夫,胡三爷竟飘然而至,仿佛早已等在附近。
胡三爷听罢缘由,长叹一声:“看来此妇不可救药了。”说罢从袖中取出一枚丹药,让杨万石服下。
杨万石服药后,只觉一股热气从丹田升起,突然挺直腰板,眼中精光四射,仿佛变了个人。他大步走进屋内,见王腊梅正揪着小虎的耳朵要往外拖,便大喝一声:“泼妇住手!”
这一声如雷贯耳,震得王腊梅一愣。她转头见丈夫神色威严,竟不由自主松了手。
杨万石厉声道:“我忍你多年,不料你竟狠心要卖亲生侄子!今日若不断你恶念,我杨门家风何存?”
王腊梅回过神来,抄起扫帚扑来:“反了你了!敢跟老娘耍横!”
说时迟那时快,胡三爷悄然出现在门口,手中拂尘一挥,王腊梅顿时定在原地,动弹不得,只有眼珠咕噜乱转,满含惊恐。
胡三爷对杨万石道:“杨兄,今日我便替你行家法,你可舍得?”
杨万石毅然道:“但凭胡兄处置!”
胡三爷取出一根红绳,拴在王腊梅手腕上,口中念念有词。只见王腊梅浑身颤抖,渐渐缩成一团,最后竟变成一头黑毛母熊,趴在地上低声哀嚎。
杨万石和小虎看得目瞪口呆。胡三爷道:“不必害怕,这只是让她现出原形,消磨凶性。”说罢取来铁链,将母熊拴在院中枣树下。
自此,杨家多了一头黑熊,而王腊梅“回娘家养病”的消息传遍了杨家庄。
说来也怪,这黑熊初时暴躁,常欲挣脱铁链伤人。但胡三爷每日前来念经教化,杨万石和小虎也好生喂养,它渐渐温顺起来。尤其对小虎,竟表现出母性般的关爱,常让他倚在身边读书习字。
半年后的一天深夜,胡三爷忽至,对杨万石道:“时机已到。”他解去黑熊铁链,喂它服下一粒金丹。只见金光闪处,黑熊又化为人形,正是王腊梅模样,但眉目间少了戾气,多了祥和。
王腊梅跪地痛哭,对杨万石道:“夫君,我前世确是山中熊精,得道后投胎为人,却未改凶性。这些日子现出原形,蒙夫君不弃,方知人间真情。从今往后,定当相夫教子,恪守妇道。”
杨万石又惊又喜,忙扶起妻子。转头欲谢胡三爷时,却发现他已不见踪影,只留一张字条:“孽缘已消,善缘当结。好自为之,后会有期。”
自此,王腊梅果真洗心革面,成了贤良淑德的好媳妇。杨万石也不再懦弱,重振家声。次年,弟弟杨万钟回乡探亲,见家中景象大变,惊问其故。杨万石具言前事,万钟感慨不已,遂在院中枣树下立一牌位,上书“胡三爷之位”,四时供奉。
却说这年中秋,杨万石梦见胡三爷乘月而来,笑道:“你一家向善,我心愿已了,今日特来告辞。我本长白山修行的狐仙,与你有前世缘分,故来相助。今缘尽于此,好自珍惜。”说罢化作一道白光而去。
杨万石惊醒,忙唤家人起身,果见院中枣树下有狐迹数行,朝向东北方。一家人才知胡三爷原是得道仙狐,从此更加虔诚供奉。
这桩奇事渐渐传开,成为当地一段佳话。至今保定一带仍有习俗,凡遇悍妇作恶,老人便会讲起“胡三爷治悍妇”的故事,劝人向善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