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名义:重生祁同伟,从大风厂开始 > 第27章

第27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高育良看了李达康一眼,李达康笑着不再多言,安静听着他继续讲话。

“达康书记说得很对,我们做政府工作,不像组织工作偏重理论,政府工作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民生服务。

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被卷入这场洪流。

有些人靠努力或运气站上了潮头,可潮头之上虽风光无限,风险也无处不在,关键看我们如何引导。

看清未来,不如回望过去清晰。

当年政府积极响应改革开放,才有了汉东今天蒸蒸日上的局面。

但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上,这是我们的失职。

老百姓常说,父母官父母官……”

这是民众的无奈,我们的干部。

更重要的,是服务者的角色。

我多次去魔都考察,与他们相比。

我们的行政效率,实在太低。

举个例子,光明区的信访窗口。

想调整一下,要经过七八道流程。

需要十几个人签字,全部完成。

你们知道要多久吗?半年!

幸好光明区的区长,花了六十元买了四个小凳子。

巧妙地改善了信访条件,虽然比不上银行柜台。

但确实做出了改变。

这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事情。

还有很多,但不是每一次。

每个部门,都有孙连城这样的干部。

能够灵活应对,妥善处理。

同志们,我们能坐在这里。

是因为群众的支持,有句话说得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的百姓,是全世界最好的百姓。

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他们,也不能辜负他们。”

高育良的这番话,有起有伏。

有理论有实际,借力打力。

充分展现了他的理底,但不得不说。

此时的高育良,是真心把百姓放在心里。

不然说不出这些话。

此时最感到心惊的。

是李达康,昨天他刚批评过。

孙连城的信访窗口,虽然他知道。

短时间内只能做到这样,但他必须批评。

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今天高育良在会上提到。

让他心头一紧,难道高育良要出手了?

“大家都知道,我是学者出身。

有些书生气,前面的话希望大家记住,那是我的底线。

那么接下来,我们正式开会。

达康书记,现在省里重点的光明峰项目。

进展怎么样了?

有什么困难,实事求是。

我们都是老同事了,大家齐心协力。

先把这件大事办好!”

督导组进驻汉东!

听到这话,李达康坐不住了。

这个光明峰项目,沙瑞金不清楚。

高育良作为本地干部是知道的,李达康原本的计划。

是拆掉大风厂,把这里建成商务区。

打造城市名片,将旧工厂区改造为都市核心区,从而带动周边地价上涨。

政府借此增加土地出让收入,这也是他晋升省长的重要政绩。

然而,大风厂项目成了拦路虎。

陈岩石挡在面前,让他束手束脚。

这位老人毕竟是沙瑞金的长辈,他不敢轻举妄动。

否则,早就实施迁了。

这不仅是拆迁问题,更深层的是政治博弈。

大风厂与山水庄园的官司陷入僵局,关键在于判决无法执行。

上次事件造成数十人伤亡,彻底打乱了他的规划。

目前仍无妥善解决方案。

昨日刚通过谈判破财消灾,但此事不便公开。

若给大风厂工人补偿,其他工厂工人必然效仿,此例不可开。

李达康虽感无奈,但高育良此刻旧事重提,令他一时语塞。

察觉到众人目光聚焦,他迅速调整状态:

京州光明峰项目正有序推进。

虽前负责人丁义诊外逃,但现任孙连城同志认真负责,正在协调大风厂工人安置,已取得初步进展。

相关区域配套设施建设与补偿分配均已落实,待大风厂问题解决即刻复工,确保一年内完成交付!

李达康慷慨陈词,仿佛项目已完成大半。

在座众人不明就里,但高育良深知这位老对手惯报喜不报忧。

他特意在会议上提出此事,既为敲打对方,也是当众切断其求援后路——新任之际必须稳住局面,这对高育良而言游刃有余。

高育良颔首接话:达康书记做得很好。

汉东发展正需要这种进取精神,达康书记的能力我早有领略,早在多年前......

我俩也曾共事过,没想到如今还有这样的机会。

达康书记依然风采不减,真是难得。

听到这句话,就连李达康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得意。

这可是在省政府会议上被公开表扬。

他下意识环顾四周,想看看有没有记者在场。

这样的时机,正好能借机宣传自己。

李达康向来如此,擅长把握每一个机遇,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对高育良来说,敲打之后给颗甜枣,能有效提升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