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2)
这一点,我为他感到骄傲。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他的不足。
公安厅长这个位置,是汉东极其关键的职务。
正如同伟刚才所说,陈海有时过于较真,恐怕难以胜任这个岗位,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
国家公职不是私器,不能因为亲疏关系就放宽标准,这也不符合我们组织的用人原则。
希望大家能认识到这一点。”
高育良听到沙瑞金推荐陈海,就明白祁同伟的打算落空了。
作为老师,他自然要站在祁同伟这边。
虽然陈海也是他的学生,但亲疏有别。
陈海怎么能与和他相处多年的祁同伟相比?孰轻孰重,高育良心知肚明。
于是,在没有任何眼神交流的情况下,师徒二人默契地打了一场配合。
但很显然,这一切是徒劳的。
沙瑞金提出这个人选,就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时此刻,陈海这个身份特殊的人选,几乎一提出,就足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这也是沙瑞金的底气所在,但此刻的他还是选择了谨慎,率先开口。
“同伟同志和育良省长讲得很在理。
人无完人,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我倒有点担心陈海同志若是一点错都不犯,这样的人选反倒不敢用。
较真?政法系统恰恰需要较真的人……法治建设也离不开这样的精神。
在我看来,这是优点,不是缺点,各位不必在意。”
“同伟提的两个人选里,赵东来大家都熟悉。
他在京州勤勤恳恳,如今我们社会的安定和谐,和他的付出分不开。
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因此应纳入考虑范围。
至于杨厅长,除了对业务熟悉,没什么突出特点。
缺乏担当的人,担任副职尚可,要做主官,火候还差一些,我们暂且放一放。”
“现在人选就是赵东来和陈海两位。
接下来,我们开始投票。
同意赵东来担任公安厅长的,请举手。”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安静。
沙瑞金的倾向已经十分明确。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他力推陈海上位,成与不成,都由他说了算,这就是他的威信。
尽管在座不少人都认为赵东来更合适,可有些事,他们无法自主决定。
现实往往如此,即便他们,有时也无法跟随内心的选择。
祁同伟缓缓举起手,之后便再无动静。
所有人都望向他,无人言语。
看到这一幕,沙瑞金很满意——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整个汉东只听他一个人的声音。
祁同伟虽早已料到结局,心头却仍有些不甘。
或许是自己的后手被沙瑞金抢了先,又或许是对这个走向隐隐不安。
望着沙瑞金脸上的笑意,他暗下决心:必须找陈海谈一谈。
若情况不对,就立刻换人——公安厅长这个位置,他不能轻易放手。
审核公安厅长任命的是汉东省报送至公安厅。
祁同伟目前在公安厅内具备相当的话语权。
他至今还未动用过自己的人情关系。
即便上级部门批准了某项任命,他也能通过公安厅直接否决。
公安厅可以直接作出人事安排,沙瑞金对此也无能为力,情况就是如此简单。
原本祁同伟计划由公安厅直接任命陈海,但察觉到局势有异后,他暂停了这个打算。
陈海并不知晓,自己的前途依然牢牢握在祁同伟手中,始终未曾改变。
此时的沙瑞金信心满满,环视会场后平静地宣布:“现在开始投票,同意陈海担任公安厅长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他率先举手表明态度——他就是要扶持自己的干弟弟上位,态度鲜明。
坐在他旁边的高育良面无表情地举了手。
作为陈海的老师,他必须支持,否则将损害自己的声誉。
然而常务副省长和吕州书记始终面无表情,毫无动作,表明了他们个人的赞成与团队立场的割裂。
对这两票沙瑞金早有预料。
李达康迅速举手支持,而在他之前,常务副书记与田国富也已举手。
此时已有五票支持。
沙瑞金并不着急,反而意味深长地望向祁同伟——他确信祁同伟会同意,因为陈海的上任本就是祁同伟的布局。
当祁同伟举手时,赞成票增至六票。
只需再得一票,陈海便能顺利上任。
吴春林内心挣扎不已。
他深知陈海虽有一定工作能力,但情商堪忧,实在难以认同由其执掌公安系统。
就在他犹豫之际,统战部长举起了手。
票数已足。
吴春林这才慌忙举手,惴惴不安地望向沙瑞金,却见对方笑容满面地看向自己。
“吴部长,请宣读结果。”
吴春林闻言立刻应声道:
“现在公布投票结果。
赵东来一票,陈海八票。
经研究决定,拟推荐陈海同志担任公安厅厅长,报请京城审批!”
陈海很快就接到了沙瑞金的电话通知。
他激动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忍不住连喊几声。
就在此时,祁同伟的电话打了过来。
陈海看着来电显示,目光中掠过一丝迟疑,最终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站在祁同伟的办公室门外,陈海心潮澎湃。
再过不久,这间办公室就将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