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诸葛亮的战略(1 / 2)
长安,春日。
未央宫旧址旁的临时行在,虽简朴,却自有一股新兴王朝的蓬勃之气。
庭中古树抽新,鸟鸣啁啾,但殿内气氛,却凝重如深潭。
刘备、诸葛亮、陈到,三人围坐在一张铺开着巨大舆图的方案前。
舆图上,代表蜀汉新控制的关中地区被朱笔勾勒,而广袤的中原、河北之地,依旧标注着魏国的印记,只是其心脏“洛阳”之处,被特意点染上一抹暗红,象征着刚刚发生的血腥政变与权力更迭。
刘备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洛阳上,又缓缓划过黄河,扫过兖、豫、青、徐诸州。
“司马懿弑君专权,天人共愤!如今魏国内部震荡,人心惶惶。”
他声音沉郁,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愤,更多的却是身负江山重任的审慎。
“孔明,叔至,此是否乃天赐良机?我军挟光复长安之威,士气正盛,若即刻挥师东出潼关,直捣洛阳,可否一举而定中原?”
他的目光投向诸葛亮,带着询问,也带着期盼。
毕竟,克复中原,兴复汉室,是他半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曾磨灭的梦想。
陈到没有立刻说话,他的目光则落在舆图的西侧和北侧——陇西、凉州,以及广袤的羌胡区域。
那里,色彩斑驳,代表着并未完全臣服的各方势力和潜在的威胁。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舆图,仿佛要将这天下山川、势力分布尽数刻入脑中。
他没有直接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缓声开口,如同清泉流过溪石:
“陛下,司马懿虽行篡逆之事,然其手段狠辣,布局周密。高平陵之变,其以雷霆之势铲除曹爽,又迅速掌控洛阳中枢,挟天子以令不臣。”
他抬起羽扇,虚点洛阳周边。
“中原、河北,乃曹魏经营多年之根本,户口繁盛,钱粮广聚。司马懿虽失长安,然其核心实力,并未遭受重创。此刻,他正需借外患以凝聚内部,若我军大举东征,恐反助其整合各方势力,一致对外。”
他话锋一转,羽扇移向关中之地。
“反观我军,新得长安不过数月。关中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虽有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然根基未稳,犹如大树植于新土,未深其根,难抗风雨。”
他的手指又指向陇西、凉州方向。
“更何况,雍凉未平,羌胡未附。若我军主力东出,此辈见关中空虚,必生异心,或袭扰后方,或切断粮道。届时,我军前有强敌,后路不稳,危如累卵。”
陈到此时接口,声音沉稳有力:
“丞相所言,正是末将所忧。据白毦兵侦知,陇西诸郡,如南安、天水等地,虽名义归附,然地方豪强拥兵自重,观望风色。凉州更是情况复杂,魏国残部与羌胡势力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