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一场没有“观众”的手术(1 / 2)
四十八小时后。
省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
这里是整个医院,乃至整个省份最顶尖的手术室,配备了从德国和美国引进的、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但今天,这里的主角,却不是那些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进口器械。
手术台上方,巨大的无影灯下,李振声院长亲自担任主刀,他的身旁,是医院心外科最强的团队。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手术台旁边的一个小小的、由不锈钢丝手工编织成的支架上。
这个支架,与从美国进口的成品支架,外形上几乎一模一样。
但唯一不同的,是覆盖在支架表面的那层薄膜。
它不是常规的、呈乳白色的PTFE膜,而是一层泛着淡淡金色光泽的、由“蓝图一号”芳纶纤维,经过特殊工艺编织而成的覆膜。
在过去的四十八小时里,李振声的团队,几乎没有合眼。
他们用林旬紧急送来的一公斤“龙筋”,进行了上百次动物实验。
从小白鼠,到兔子,再到与人体血管特征最接近的实验猪。
所有的实验结果,都指向了一个结论——完美!
完美的植入效果,完美的血液相容性,完美的支撑强度。
在得到省里特批的红头文件后,李振声毅然决定,将这枚承载着无数希望的“金钥匙”,用于那位生命垂危的老干部身上。
这是一场豪赌。
赌赢了,是一个生命的延续,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赌输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手术室的观察室内,此刻也站着几个人。
钱卫国副厅长,以及省里几位主管科技和工业的领导,都面色凝重地站在这里。
这场手术,没有媒体,没有记者,甚至连病人家属,都只知道这是一场风险极高的常规手术。
但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他们正在见证的,是一场足以改变国家高端医疗产业格局的“秘密战争”。
林旬和苏晚晴,也站在人群的角落。
他们是作为“材料提供方技术顾问”的身份,被特许进入这里的。
苏晚晴的手心,全是汗。
她看着手术台上闪烁的各种生命体征监控仪器,感觉自己的心跳,几乎要和那些仪器上的曲线同步了。
她无法想象,自己公司刚刚在滩涂的简陋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东西,此刻,竟然要被植入一个人的心脏。
这种感觉,既荒诞,又神圣。
林旬则显得平静许多,但那双紧紧盯着屏幕的眼睛,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他知道自己的材料没有问题。
但他更知道,从材料到产品,再到成功的手术,中间有无数个可能出现意外的环节。
“开始吧。”
手术室内,李振声深吸一口气,发出了指令。
麻醉师确认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助手将那枚金色的支架,小心地装入一根比圆珠笔芯还细的输送导管中。
李振声拿起导管,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处,切开了一个不到一厘米的微小切口。
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的实时监控下,导管的顶端,像一条灵巧的蛇,顺着血管,开始了一场向着心脏的“长征”。
屏幕上,导管的黑色影像,在纵横交错的血管网络中,缓缓前进。
通过髂动脉,进入腹主动脉,再向上,穿过胸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