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改革试验区成立,沉睡的军工基地再次响起轰鸣(1 / 2)
会议室的门在身后关上,走廊里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马国梁走在最前面,脊背挺得笔直,步伐迈得不大,却异常沉重,皮鞋踩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发出的“咯、咯”声,像是某种沉闷的节拍。他没有回头,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话,那张素来挂着和煦笑容的脸,此刻像一块被冰冻过的花岗岩。
跟在他身后的几位本土派常委,彼此交换着眼神,那眼神里,有震惊,有茫然,更有掩饰不住的惶恐。其中一位,手里的公文包没拿稳,掉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闷响。他慌忙弯腰去捡,却因为心神不宁,一连抓了两次才抓起来,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没有人嘲笑他,因为所有人的心,都和那只掉落的公文包一样,沉到了冰冷的地板上。
他们输了。
输得如此彻底,如此突然,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来得及组织,就被一道来自云端之上的雷霆,劈得外焦里嫩。
直到电梯门缓缓合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马国梁才靠在冰冷的金属壁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那口气,带着一股散不去的憋闷。他看着电梯镜面里,自己那张阴沉的脸,脑海里反复回响的,不是魏世勋那意气风发的声音,也不是那份报告里惊人的构想,而是陈默最后转身时,那个平静得近乎漠然的眼神。
那眼神告诉他,这一切,都只是开始。
会议室里,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魏世勋却没有急着离开,他亲自给陈默续上水,脸上的兴奋之色依旧未退。
“陈默同志,你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啊!”魏世勋感慨道,“把办公地点直接设在西口,这是把战场摆在了最前线,断了所有人的后路。高明!”
陈默笑了笑,没有接话。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魏书记,我这边先行一步。省里的各部门协调,就要多劳烦您了。”
“放心!”魏世-勋一拍胸脯,“尚方宝剑在手,谁敢阳奉阴违,我就敢当场斩马!三天之内,所有工作组,保证全部到西口向你报到!”
这个夜晚,对G省的官僚机构而言,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省委办公厅的灯火,亮到了凌晨三点。一纸红头文件,以“特急”字样,连夜下发到财政厅、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工信厅等十几个核心部门。文件的内容很简单:根据省委常委会决议,成立“G省军工遗产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单位立刻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项工作组,于三日内,向西口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到。
财政厅的预算处处长,是被老婆从被窝里一脚踹醒的。他迷迷糊糊地接起电话,听完厅长的咆哮,睡意瞬间全无。挂了电话,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喃喃自语:“疯了,都疯了……连夜做预算,成立一个什么小组,听都没听过。”
发改委项目审批处的几位科员,更是被一个电话从温暖的家里叫回了办公室。面对着堆积如山的陈旧档案,一个个叫苦不迭。
“老大,这都是八十年代的破烂了,翻出来干嘛啊?”一个年轻科员抱怨道。
“别废话!”处长黑着眼圈,吼道,“省长办公室的灯都还亮着,魏书记亲自坐镇,听说那位新来的陈副书记,立了军令状,要三天见效。谁敢耽误,谁就自己去纪委喝茶!”
“陈副书记?就是那个年轻人?”
“除了他,还有谁有这么大的能量?”
一时间,G-省官场,上上下下,都在议论着这个名字。一个之前低调得仿佛不存在的年轻人,一夜之间,就用一种最蛮横、最不讲道理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
省委招待所的院子里,已经悄然停了十几辆车。打头的是陈默那辆丰田普拉多,后面跟着的,是来自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的先遣队车辆。刘建站在车旁,看着这支小小的车队,心里百感交集。
几天前,他还开着这辆车,载着陈默,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戈壁滩上乱转,被一个古怪的老头拒之门外。而今天,他们将要踏上同一条路,身后却跟随着一支代表着整个G省行政力量的先遣军。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刘建感觉自己像是活在梦里。
陈默从招待所里走了出来,依旧是那身冲锋衣,手里只提着一个简单的公文包。他扫了一眼车队,对刘建点了点头。
“出发。”
车队没有走高速,而是沿着国道,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越往前开,绿意越少,黄沙越多。窗外的景物,渐渐变得荒凉、单调。
刘建从后视镜里,看到陈默一直闭着眼,似乎在养神。但他知道,这位年轻领导的脑子里,一定正在进行着外人无法想象的精密计算。
当车子再次拐上那条通往红旗村的颠簸土路时,刘建的心,没来由地激动起来。
他远远地就看到了那座孤零零的小院。
也看到了,那个站在院门口的身影。
钱卫国就那么站着,像一棵在戈壁滩上生长了千年的胡杨。他没有再穿着那身沾满尘土的旧衣服,而是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却叠得整整齐齐的旧军大衣。那件大衣,陈默昨天见过,被老人珍而重之地放在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