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无悔九二 > 分节阅读 473

分节阅读 47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哥,你多大了啊怎么还喜欢玩花炮那是小孩子玩的呢”

吴小正:“”

小丫头竟然把自己当成大人了

这一变化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他这才意识到,小丫头确实懂事了很多。

下半年就会开始上初中的她,已经在潜意识里开始把自己当成大人了。

在以前,吴小正一回家,她就会黏上他。

可现在,她虽然偶尔还会黏一黏,但更多的是自己行动,她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闺蜜。

在说话方面也有较大的变化。

一是语气变得成熟了许多,二是不再跟吴小正无话不谈,三是学会了跟吴小正说不。

这让吴小正很是有些失落。

唉,都说女大不中留,妹大也一样啊

吴小正只好把注意力放到最后一件事上,那就是写春联、贴春联。

在去年,家里的春联就是他自己写的,内容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上联:日出雾散,晴阴交替天地清

下联:辛至未去,新旧更新万家红

横批:否极泰来

今年过年,春联还得自己来写,这算是他过年的保留节目。

可一提起笔,他却不知该写什么。

想了半天,他才提笔咬牙写了下去:

上联:山变水变风光变,山乡巨变

下联:景新人新思想新,万象更新

横批:欣欣向荣

唉,江郎才尽。

吴小正意犹未尽地搁下了笔。

正文第881章春晚

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

也就在这一天,吴小正终于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先是人齐整了。

按照乡下的风俗,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不能干活的,寓意为不能从年尾忙到年头。

因此,就算是吴长禾、吴奶奶,在这一天也消停了下来,把精力放到了过年这件事上。

更让吴小正欣慰的是,两位老人似乎选择性地忘记了吴敏青。

他们不再像去年一样因为吴敏青的不在而唉声叹气。

也许,这是因为吴敏青把大家伤到了极致的结果。

少了一位吴敏青,却多了一个庄凝文,此外再加上吴小正和刘志军一大早就接过来的何云从夫妇。

吴家五人再加额外的三人,八人正好围成一大桌。

别的不说,起码够热闹。

不止热闹,菜也很丰盛,吴小正忙碌了一下午,就是为了亲手给大家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吃的也不是佳肴,而是一种气氛,一种心情。

不过最具年味的,还得数晚上。

刚把何云从夫妇送到家,吴小莉就开始催促:“哥,快点,快点,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

一整天,小丫头盼的就是这个。

也怪不得她。

从1983年起,春晚就成为了国人大年夜的一道缺不了的特色菜,被誉为中华民族一年一度家庭团聚的文化盛典。

可十年过去了,吴小莉才第一次有条件看春晚,热爱表演、向往舞台的她自然不愿意错过。

还别说,单从年份上来算的话,从前世到今生,这也是吴小正第一次看春晚。

而且还是一届吴小正没看过的春晚。

他也有所期待。

庄凝文也很期待。

就算是在美国长大,她也听说过春晚的大名,而且同样也是第一次有机会看。

晚上八点,春晚准时开始。

一开始就是漫长的开场动画。

非常简单的动画在延续了整整一分钟后,最后演绎成一朵倒映在水面的荷花,接着再出现了“1993春节联欢晚会”这几个很端正的大字。

说实在的,在见过世面的吴小正眼里,这个开场动画简直土得掉渣。

这很是让吴小正担心这届春晚的质量。

不过还好,第一个开场节目就吸引了吴小正的注意。

“正月里,正月正,打花巴掌点花灯”

稚嫩的童声从电视里传了出来。

这个由小朋友所表演的挂红灯节目,立即就给大家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什么灯,鲤鱼灯,连年有余五谷丰”

“你点灯,我点灯,家家户户挂红灯,挂红灯,喜洋洋,一年更比一年强,更富强,更兴旺”

别的不说,单是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歌词,就给了吴小正很大的感触。

这也许是一场很有年代感的春晚。

吴小正记得,后世曾对三十多年的春晚进行过总结,说八十年代的春晚,主旋律就是歌曲,适当地加上一些小品、相声、舞蹈、杂技等。

到了九十年代,春晚的主旋律就更加关注家庭、关注人性、关注人情,反应改革开放。

现在看来,这是很有道理的。

一首简单的挂红灯,就把市场经济形势下家家户户喜洋洋这种面目,以及一年更比一年强这种发展趋势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接着,几个主持人的登场,又勾起了吴小正满满的回忆。

来自香港的梁雁翎,让吴小正立即就想起了她的那首像雾像雨又像风,这应该是几年最流行的一首歌之一,遗憾的是,好像她红了两年之后就慢慢淡出了歌坛。

接着是来自台湾的李庆安和来自新加坡的张永权。

吴小正对这两人倒是没什么印象。

接下来这几位就厉害了,真的是满满的回忆。

首先是赵老师。

吴小正对他印象最深的,除了无数届春晚的第一主持之外,就是他所解说的动物世界。

很可惜的是,后来所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