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4(2 / 2)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这首歌的歌词,吴小正到现在还记得。
他还记得,在开学后的第一节音乐课,音乐老师最先在课堂上教的就是这首励志歌曲,然后很快就在学校流传开来。
最后一首就更牛了,毛宁的涛声依旧。
若问93年那首歌最红,涛声依旧当红不让。
也正是因为这一首歌,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了时年24岁的毛宁,并称之为围巾王子。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歌中的这一句经典歌词,连大名鼎鼎的本山大叔也中了毒,还在六年后,将其引进了他的小品实话实说。
但这首歌,让吴小正回忆满满的确实毛宁所围的那条毛线编织的白围巾。
“哥,毛宁哥哥的这条白围巾好帅哦,你也去买一条吧”
吴小莉看到的这个节目时,就是这么说的。
吴小正忍不住苦笑了一下。
他知道,到了开学后,大街小巷立即就会开始流行这种编织围巾。
在校园里,只要是家境稍微好点的,基本上是人手一条,男同学的是白色的,女同学的是粉色的。
他还记得,班上第一个围的,就是当时的班长谢东青。
而第二个围的,就是姜涵。
姜涵围的就是粉色的。
这条围巾,曾经让当年的吴小正羡慕不已。
不过那时的他,连吃饭的钱都紧巴巴的,哪有闲钱去买这样一条围巾
这导致他在很多年后,再次看到这样一款围巾时,还忍不住买了一条,当成了收藏品。
他现在就忍不住想,过几天马上就要聚会了,要不要买上一些来送给同学们当礼物呢
最起码得送姜涵一条啊
可是他立即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现在还不是二十多年后,什么东西一出现,立即就能在某宝买到同款。
在这个年代,一样东西从出现到广泛流传开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唉,满满的回忆。
吴小正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年代,多媒体技术还很弱,舞台设计也一般般,服装更是有点土,可这台春晚,却让他看得眼睛一眨不眨,并且还坚持到了最后。
这是一台用心的春晚。
这也是一台很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春晚。
吴小正不知道,这样精彩的春晚他还可以看到几场。
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春晚也接近尾声。
鸡年来了。
大年初一了。
接下来的这一天,吴家会很热闹。
正文第883章大拜年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这话真的很有道理。
按照中国的习俗,春节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得大拜年,拜长辈、拜亲友、拜同事、拜领导。
而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拜的应该是长辈。
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吴家还没发达,因此初一到吴家来拜年的,也仅有吴长禾的几位本家后辈。
今年就大不一样了,吴家完全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
连接待都接待不过来
来拜糖粑年的小朋友就不用说了。
没多久,全村的小朋友都知道了,今年的吴家,不仅给小朋友们发据说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好糖,每人还有一个十块钱的红包。
这使得全村的小朋友都来了个遍,有的小朋友甚至偷偷地跟着来了两趟。
接着就是全村的青壮。
对于响水村的青壮们来说,这个大年初一,给自家长辈拜完年后,哪里都可以不去,吴家必须得去一趟,哪怕是空手过去,那也得给吴长禾摆个年,坐一坐,喝杯茶再走。
这既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尊重。
这也使得吴长禾、吴奶奶脸上笑开了花。
人活着,就是图个面子。
对于两位老人来说,几十年下来,没有哪个年过得比今年更有面子。
接下来就是吴氏企业的中高层。
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拜完自家长辈之后,立即就来吴家。
名义上是给吴长禾吴奶奶拜年,实际上却是要在吴小正面前摆出一副姿态。
这是必须的。
因此,这一天,吴家就成为了吴氏企业所有在湘水的中高层的临时聚会。
第一个赶到的是刘石泉。
没办法,论辈分,他是最小的,谁让他是吴小正的徒弟呢
他也知道,这一天的吴家肯定忙不过来,因此他一到,先给大家拜过年后,就立即进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
他忙得很开心,也很情愿。
刘总厨很明白,若不是吴小正给了他一个机会,他不会像今天这样,有着丰厚的收入,还活得这么有面子。
这比他过去开小饭店勉强养家糊口实在是强太多。
紧接着,蒋丽华也来了。
这也是一个一到吴家就开始忙碌的人。
在蒋丽华看来,是吴家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因此打心眼里,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吴家人。
对于蒋丽华的到来,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庄凝文。
她早就想见见这位传说中饱受恶婆婆欺负的小媳妇。
可一见面,她还是大吃了一惊。
这是已经结婚了好几年的小媳妇吗
这也太年轻了一点吧
她好像比我还年轻哎
还有,这又是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哎
吴小正那么卖力的帮她,是不是动机不纯
强压住好奇心,庄凝文开始试探着跟蒋丽华接触,一问,果然比她还小一岁。
庄凝文顺势聊起了张绣花骂街的事:“就在前天,你那前恶婆婆又在那里骂街,被吴小正打了,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