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406

分节阅读 40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渊进封唐王,加大将军,许开府。

李建成为陇右郡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军归其统辖。

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军归其统领。

刘文静为司马,柴绍为长史,唐俭和温大雅、温大有兄弟为记室等等。

沈光这位功臣,却被授了一个剑南安抚使之职,派去安抚剑南、云南两道,这很明显,是要夺沈光军权,把他排挤出中枢了。

李渊还特请封自己的儿子李元吉为南阳郡公,让他率一军镇守武关。这是他们入关时的路线,现在他派这个儿子去镇守。

长长的一张单子,全是李渊的人。

从江南回来的骁果军,还有关中原本留守的一些兵马,加起来大约有十二万人,李渊将其分设为六军,却都交给自己儿子统领。

下面六军的军主,也基本上是李渊的人。

更别说他那个大将军府的设立,意图非常明显了。

可是萧太皇太后看过之后,却也只是隔着屏风对李渊说军国大事,就都劳烦唐王。面对着李渊的这越界之举,萧氏并没有发怒,也没有责怪,更没反对,她其实早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了。

当初她都曾提出要去辽东,可知她已经不对隋朝抱什么希望,如今李渊如此,也早在预料之中。

李渊想不到萧太皇太后如此配合。

拿到摄政太皇太后的诏书,于是马上开始全面抓权。

李渊一面是派出自己的儿子女婿、家庭的从兄弟、子侄等分领兵马,同时也对关中的贵族官员,以及骁果军士们大加赏赐。

李渊做的最狠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十二万关中兵将,全部授勋。

一次给十二万人授勋官,简直就是突破天际。

不但给士兵授勋官,李渊紧接着还给关中所有六十岁以上的人授勋官,给年满七十的人,均授给散官。

至于原来的官员,全都官阶升一级。

而对于原来的贵族,李渊更是相当大方的表示,都可以恢复到大业三年以前的爵位。大业三年改爵制,只留王公侯三等,当时许多贵族的爵位被罢除。

现在李渊大方的表示,侯以下的伯子男,都恢复。另外之前被罢除的郡公县公也都恢复。而对于一些拥护他李渊的,他更是给他们晋爵授爵。

大兴城中一些致仕的老贵族老官员们,看到这情况也都有些吓尿。

“授官封爵不宜太滥,国家名器,岂能轻易滥封。”

可李渊根本不理睬这些劝谏,他在跟儿子女婿的谈话时,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当初杨广就是太吝惜赏赐,所以大家才不愿意跟着他,如今我们李家创业之时,更不能吝惜爵位封赏。眼下关键的是收扰人心,先夺取天下,至于其它的,那都可以放到将来再说。”

李渊拍着李建成的肩膀,“若将来我李氏真得了天下,就算我老了无力处置这些,可你以后,时机成熟了,也一样还可以再削爵减封的。”

虽然李渊胡搞瞎闹,可不得不说,他这些举动,还是引得无数贵族官员以及将士们的拥护的,毕竟谁不愿意升官封爵啊。

而李渊也是慷杨家之慨,入关之后,就把西京府库中的许多钱帛都拿出来赏赐给那些将士,一时大家又升官又授勋,这边封爵那边又赏钱,哪个不高兴呢

一时间,大将军李渊声望大涨,关中将士只认李渊而不认杨家天子。

“父亲,如今我们仅占据关中一隅,朔方有梁师都,河套有云定兴,陇右则有诸羌叛乱,吐谷浑也趁机在复国叛乱,而荆襄之地有萧铣,剑南云南等地也与我隔绝,更别说中原有王世充李密,山东辽东有罗成,河北有窦建德,定襄有罗嗣业、马邑有刘武周,父亲,我们虽西归关中,可形势却依然危急。”

李世民向李渊说道,“孩儿有几个计策,可缓解此不利局面。”

“说来听听。”

第780章称臣借兵

李渊其实很清楚他们现在的处境。

哪怕是现在退入了关中,也并不能松口气,四面皆敌不说,且一个比一个猛。他现在也就初步稳住了关中的局势,但也仅限于这么一小块地方。

按军事角度来说,关中虽然是四塞之地,有八百里秦川,是个可守可出能养兵的好地方。但若真要以关中经营进而夺取天下,那么必须先得稳住陇右河西,否则后院不稳。

再得控制巴蜀、山南,否则关中养不了多少兵。而控制巴蜀山南之地,便能真正的让关中势力拥有争夺天下的本钱。

若是形势好,还得控制河东。

河东不但能屏护关中,而且对河南河南有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这就好比荆襄之地对江淮的上游优势一样。

但是现在,李渊连个关中都还没完全控制在手。

而陇右有薛举,河西有李轨,荆襄有萧铣,朔方有梁师都,河套有云定兴

“二郎你有何良策,可破此逆局”

“远交近攻,合弱离强。”

李世民吐出八个字。

“具体怎么个远交近攻合弱离强之法”

“孩儿认为,当先集中全力攻陇右薛举。”

“这是近攻,那远交呢”李渊问。

一团乱麻般的关中局势,必须破局,但从哪里着手,却很关键。李密在河南本来占据极大优势,可就因为选择的点不对,所以李密到现在都还没能打下洛阳,甚至势力已经开始衰弱了。

“父亲可派人先去河西凉州,与李轨联络,约他一起攻打薛举,甚至可以与他结为兄弟,约定,灭薛举之后,唐梁两家瓜分薛举秦地。”

“不错。”李渊对儿子李世民的建议很满意,这是个很实用的建议。

“你怎么想到的”

李世民没说这是司马刘文静跟他商议的结果,而他们这个计策主要是源自于罗成,罗成在辽东崛起,可没少干这种远交近攻的事情。比如罗成拉上新罗百济威胁高句丽后背,又拉拢奚契与他围攻高句丽,都不是仅靠自己忠武军一家之力。

“父亲,我们还可以联络突厥。”

李渊皱眉,“突厥可现在突厥也内乱不止,漠南的突厥人已经大部份归附于罗成兄弟俩。”

“阴山以南的突厥诸部,确实依附于罗成罗嗣业,可阴山以此,还有咄苾等不服的突厥汗王,我们可以派人跟漠北的咄苾联系,向他借兵。”

“咄苾自顾不暇,能借兵我们”、

“父亲,无须很多兵马,哪怕是一两千甚至三百五都可以,我们要的不过是突厥人的旗号,只要有突厥兵打出突厥咄苾可汗的旗号,那么也能借得不少势,比如威胁一下河套的云定兴和朔方的梁师都,使其不敢在我们征薛举时异动,甚至是迫云定兴归附我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