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482

分节阅读 48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皇帝却没答应,转而问道,“你觉得辅公祏怎样”

“陛下”

“辅三虽说当初也是跟着我一起打天下的,但他后来与你在江淮呆的时间也长,倒是跟我有些远了。我想问问,你对他是何印象,又如何评价”

杜伏威不知道皇帝为何有些发问,他暗暗打量皇帝的表情,却什么也看不出来。如今的皇帝,越发的有些喜怒不形于色,不怒自威,根本猜测不出君意。

他斟酌着道,“宁国公与我在江淮搭档数年,为陛下也是出生入死,忠心耿耿”

“可为何却有人说辅公祏对朕颇有怨言,甚至说他在军中广收义子,拜把子结兄弟,大立山头”

皇帝这番话,让杜伏威大惊。

事实上,皇帝所说的收义子拜兄弟立山头这些,其实他也一样有。甚至可以说,辅公祏的这山头,他才是首领。

但这本来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历来军中就山头多,各种乡党、亲戚、朋党等便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山头,而收义子更是普遍现象。

比如皇帝都收了好些个义子,大秦的诸将,哪个又没有义子

据说张亮曾经行走在黑暗之中,负责情报时,收的义子更是多达五百个。

可偏偏现在皇帝却拿这事来说辅公祏,这就说明,已经不仅仅是山头这么简单的事了。

怨言。

这两个字,说轻也轻,说重则重。

对皇帝有怨言,若是往深追究,那就是死罪。

“陛下,军中将领向来有收义子假子的习俗,宁国公也不能免俗,说来臣以往在军中也收了一百多个义子,如今想来,确实有些过头。至于说山头,其实可能是被人误会了,宁国公这人嘴巴直,有时说话不过大脑确实,臣也曾经说过他多次,可他就是不知悔改,但若说他对陛下不满,那真是冤枉,他对陛下可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的。”

“伏威啊,当年我江南平乱后,留你和辅三在江南,是看重你们年轻又有拼劲,胆大,能干。我也知道你们在江南并不容易,孤军做战,几次遭受兵败,十分艰难。可朕把这些都记在心上,所以开国后,对你们的封赏也高。你画像凌烟阁,辅三也一样得封国公。”

“可有的时候啊,总有人会膨胀,就好比王君廓和刘武周,这二人的下场你们也看到了。朕不是汉高祖,不是那种杀功臣之人。这江山是你们与朕一起打下来的,所以朕也想与你们共享这江山,所以才有改爵实封,但是”

杜伏威脸色发青。

他们久处江淮,所有他们当初那支人马比较封闭,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山头。可后来皇帝入关,却让单雄信等外来大将接掌大权,这让江淮将校上下确实有些不满。

上次李子通的叛乱,其实里面就有江淮将领对朝廷的诸多安排不满,结果导致江淮系和朝廷下派系之间的不和,最终给了李子通可乘之机。

而后杜伏威兵败重伤,朝廷空降秦琼接掌江淮,辅公祏等不少江淮系将领都受到了贬降,而山头的杜伏威入京后更是被闲置,这越发让辅公祏这个江淮军二号极为不满,发了不少牢骚话。

若仅是些牢骚话,皇帝今天也不会拿出来跟杜伏威说。

“向朝廷检举辅公祏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连阚棱和王雄诞都检举了他,可知辅公祏最近举动有多出格了。朕不想看到他走岐路,我知道你们关系好,非同一般,希望你能给他去封信,劝他入京。”

“陛下。”杜伏威没想到事情已经到这么严重的地步了。

“伏威啊,你知道辅公祏最近在做什么吗他暗中派人四下散布谣言,说朕要杀你,还说朝廷要对江淮系赶尽杀绝,如对代北的刘武周义武军一样,这不是一派胡言吗辅公祏不知道从哪结识了一个邪道左游仙,整天服丹迷信,真以为自己多了不得。”

辅公祏暗中派人散布谣言,说杜伏威被朝廷诱往京城,准备毒杀他,还说杜伏威难以回淮,传来书信,让他们准备起兵。他又暗中派人去游说林士弘旧部张善安,张善安此前以淮西地归附大秦,被授任为太守。

两人书信往来,欲联合起兵,尽取淮南,也想如林士弘等三王一样,割据称王。

“他已经越走越远了,趁现在还不晚,你出面劝说一下他,让他来京,则朕可以从轻处置。若是他一心孤行,那他就不会有好下场,他自以为一切行事机密,可其实朕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朕也完全有能力,随时可以擒杀他。”

杜伏威汗如雨下,他这时已经完全明白,皇帝表面说让他劝辅三,但未必就不是怀疑他也卷入其中。

“陛下,臣对陛下和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更完全不知道辅公祜的这些所为。”

皇帝拍拍杜伏威的肩膀,扶他起来,“朕相信你的忠诚,你不必惊慌,辅三是你和士信的结义兄弟,朕还是希望你能拉他一把,回头是岸。”

第926章孤身

辅公祏这个元老之臣,与张善安这样一个新附降臣,勾结到一起,阴谋叛乱,其实罗成虽有些意外,但不奇怪。

这缘于朝廷对地方的新一轮调整。

在先前,征战之时,对于那些统兵之将自然是授权颇大,他们往往有权宜行事的权力,甚至拥有承制拜封特权,所以那些在外统兵的大将,尤其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往往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山头。

他们大肆提拔亲信,拉帮结派,这本来也是很寻常的事情,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嘛。

而朝廷对于那些愿意归附的敌将,往往也是给予极高的待遇,甚至带着军队和地盘归附的,往往依然让他们统领着旧部管理着旧地。

但那往往都只是一时的权宜之策。

当天下一统,形势渐趋安定之时,朝廷便不可能再这般权宜下去。

一方面是全国军队的整编,裁撤的裁撤,调换的调换。另一方面,官员重新考核,调换、升降甚至是罢撤都是在所难免的。

杜伏威入京闲置。

辅公祏改任淮南道的左提刑按察使,这是个三品的官职,一道三司六使之一,算是道级的长官了。但相应的,这个左按察使,既不能统领民政,也无法掌管军队,只负责司法监察。

这样的调整,本来是很正常的,毕竟这是大秦的制度,战乱结束,趋于安定后,便要文武分治,各司其职。

辅公祏以前虽是淮南道的二把手,但毕竟那是以前,是战时,与现在情况不同了。朝廷授他此职,也是鉴于他的一些风评不好,所以授给此职,也是给予一点警告的意思。

可辅公祏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愤怒怨恨了,居然开始想要谋反。

张善安本是降将,当时率部献城归附,朝廷授他开国伯爵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