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2章(1 / 2)
“可是我观察夫人您,您的贵气跟这些外物关系部是很大,您的贵气是自身本来就有的。”
“之前之所以没有展现出来,是您可以用简谱的衣着和素颜来内敛。”
“当您稍加打扮,那种贵气立马就外现了出来,举手投足不怒自威,非常的矜贵,像帝女,更像神女!”
杨若晴乐了,笑着连连摆手。
“你这马屁是拍出新高度了,我听得都脸红。”
“夫人,我真没拍,是真心话……”
“好好好,我信你是真心话,那啥,收拾得差不多了吧?去把平安喊过来,我有事情吩咐。”
“好嘞!”
……
待到蓉姑离开,杨若晴独自打量镜子里的自己。
帝女啊神女啊那些她是看不出来,不过,还别说,这人稍微打扮打扮,化点妆,确实比平时看起来更明艳生动。
可是……哎,凑近了镜子看,34岁的自己,不笑的时候看起来确实很显年轻。
别人也都夸杨若晴年轻,说看起来不像34岁,说她保养的好。
可是,只有杨若晴自己才明白,任何凡夫俗子都不能跟时间对抗的。
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眼睛,脂肪在悄悄流逝,眼角的弧度没有以前那么提拉紧致了,眼角有点微微的松弛和下坠。
这说明什么?
说明自己也没法对抗衰老啊,只不过在衰老的路上,比同龄人稍微,缓和了那么一星半点而已……
罢了罢了,衰老就衰老吧,自然的老去,也是一种正常的人生态度。
古往今来,秦皇汉武,哪个人杰最后又没有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呢?
凭什么就自己例外?
例外不了一点哦,祖龙派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访仙药,到最后不也寻了个寂寞吗?
淡定。
……
上昼。
骆家院子门从两边完全敞开,一条红地毯从堂屋里,一路延伸到院子门口,然后再沿着门口的青石板官道铺开,一直往清水镇方向去。
绵延了将近三里的样子。
而在这三里的地方,骆家都安排了人手,隔一段路就有人在盯着,以免那些猪啊狗啊牛啊啥的,不知情往这条红地毯上面乱窜。
十里八村的里正,也早就经过保长的手,把他们召集在一块儿开了个会。
保长严肃交代他们回去后,各自叮嘱和规范自己村子里的村民们,在今天这一天,径直往这边这条道上来,就算是要看热闹,也要站得远远的看,谁若是惊扰或是冲撞到了上面下来的贵人,届时后果自负!
骆家院子门口,也是人头攒动,杨若晴扶着骆铁匠站在人群的最前面,身后是杨华忠,老杨头,以及村老他们。
再往后是老杨家和骆家的其他人。
再再再往后到塘坝和老枫树底下那一片,则是长坪村的村民们,以及他们各自的亲戚,听到有这个事儿,专门过来看稀罕。
要知道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生中能够亲眼看到一次朝廷的人下来给金榜题名的学子送捷报,这不仅仅是能沾喜气,更是他们一生中最值得跟别人那里吹牛的本钱。
“来了来了!”
派去前面大路上打探消息的人跑回来,跟杨若晴他们这里报备。
“好,你先退下吧!”
杨若晴一挥手,然后整了整身上的衣裳,骆铁匠,杨华忠他们也都下意识拍了拍身上本就不存在的灰尘。
今天的大家都非常默契的把压箱底的新衣裳拿出来穿了,几个嫂子弟媳妇这些年轻一辈的,明显也都打扮了,杨华明甚至还偷偷刮了胡子……
大家伙儿都很激动,新奇,一双双目光投望向前方大路的那端,翘首期盼着。
起初,大家伙儿只是看到几个黑点,远远的,从道路的那端,好像从地平线上一点点跳跃着拔高。
渐渐地,后面的小黑点越来越多,从视觉效果上来看,就好像是挤压着,推着前面的黑点往前移动。
随着他们在视线范围内缓缓移动,渐渐地,走在最前面的黑点渐渐露出了完整而清晰的轮廓。
走在前面的,是并排两人的列队,穿着青红二色皂衣的官差,手里高举着比家里的柴房门小不了多少的大牌子。
那种大牌子,大家伙儿以前只在戏台子上见过,每当有大官出行,后面就会有人举着那种牌子。
但戏台上的那种牌子,是为了节目效果,是道具,肯定不能跟眼前这真的比。
真的,真的好大一扇呀,举一路,手肯定酸了!
而且这种大牌子,还不仅举两扇,杨若晴他们观察了下,前面好几排领路的官差手里都举着,估计都得八扇的样子。
举牌子后面,是穿着同样衣裳,但是手里却抱着锣鼓的,随着他们往长坪村方向一步步走近,来自他们手里的锣鼓的声音也渐渐清晰的传进村口众人的耳中。
好喜庆啊!
再往后面,就是两列佩刀的侍卫,簇拥着三辆一看就是官家标配的马车。
杨若晴猜测这三辆马车里,应该坐的是朝廷下来的几位送捷报的使者,以及长淮洲和庆安郡的官员首脑。
在三辆马车后面,好嘛,还有长长的队伍。
这长长队伍的人,一个个穿着都很不凡,一眼看过去,要么就是小官吏,要么就是当地的乡绅们。
平时养尊处优的他们,出行都是车马接送,丫鬟仆人伺候着。
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不好意思,他们可没有坐马车的资格,只能跟在后面步行。
而且一个个步行还步行得屁颠颠的……
“过来了过来了,差不多可以放炮仗了!”
“放!”
“大家伙儿都往后推推,别为了看热闹一个劲儿往前挤,咱是学子的家里人,是父老乡亲,咱要让过来送捷报的使者看到咱都是有涵养,懂礼仪的人,不给咱学子丢份!”
在杨华洲和杨华明他们的带头和主导下,骆家大院门口,众人按照事先‘彩排’好的,让出一块空地来。
在塘坝那边,运输队和采药队的成员们,也都整装上阵,拉起了警戒线,将看热闹的村民和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们,隔开一段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