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道尘界的访客·道访(1 / 2)
当仙帝们前来的那一刻,方尘立于虚空之中,周身穴窍吐纳之间,有极为恐怖的灵气如长龙一般,循环往复,带来极为可怕的气势。
方尘之前的资质因有此界最强先天仙帝——魔祖与魔祖祖兵设下的枷锁,所以,是限制级资质。
但现在限制已经解除了,他真正的资质已然展现了出来。
因在神魂时得到了权柄,方尘的资质便已然超脱了寻常资质的范围,只是轻易运功,便可达到极为骇人的程度。
而他此刻立于道尘界入界之地,吞纳灵气,无非就是在震慑来者。
因飞向道尘界的仙帝数量不少,且气息混杂,方尘一时半会还分辨不出来到底是谁来了。
不过,这群仙帝都是准帝,权柄都未圆满,气势不如魔祖。
现在大家私底下已经不把魔祖称呼为界劫了,懂行的才知道真正的界劫是谁。
唰唰——
在对方急速接近的时候,姜凝漪手中的烟景已然出鞘,但烟景现在其实还有些迷糊……
她感觉自已也没打过几次像样的大战,怎么就突然要打仙帝了。
片刻后。
看清来者之后,方尘和姜凝漪都暗松了一口气。
率先出现在方尘与姜凝漪视线之中的仙帝,乃是两尊。
一尊是身形伟岸,通体黑白之色的巨大老虎,祂眼神略带淡漠之色,虎眼之中眸光似刀锋一般冰冷,令人不敢直视,乃是真正的虎中帝者。
另外一尊,则是通体雪白,枝繁叶茂的仙树。
看到这二者来袭,方尘和姜凝漪自然放松。
前者是教给翼凶乾坤圣虎族传承的融祜仙帝,后者则是景星界的景星仙尊,一千三的妈妈——仙颜母树。
其名虽为仙尊,但已然有权柄,并非普通的仙尊巅峰,所以,亦有着准帝气势,只是没有融祜仙帝那般具有极为恐怖的压迫感。
看到虎树到来,方尘心里不由发出一声感慨——
与这两位的威势相比,翼凶跟一千三就跟闹着玩的盗版一样。
而当融祜和景星抵达之后,其余的几尊仙帝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便没有着急上前,而是停留在数千丈开外。
融祜、景星抵达后,便先对着方尘开口:“方仙帝!”
融祜仙帝的声音浑厚凝实,说话间仿佛有闷雷在震动,胸腔共鸣给得很足,景星仙尊的声音就比较柔和一些。
而融祜不太会说人话,为避免等下过于含糊的人话会被方尘询问“人言否”,所以他让景星代他发言。
仙颜母树发言是仙言树,她看向姜凝漪,问道:“我是景星界景星仙尊,这是乾坤界融祜仙帝,请问道友如何称呼?”
说话之际,景星仙尊的言语间明显有些错愕和不可置信。
原因很简单。
在她的感知里,姜凝漪的年纪似乎比方尘要小许多……
可,怎么也是准帝了?!
姜凝漪行礼道:“景星前辈,融祜前辈,我是方尘的道侣,姜凝漪。”
烟景在私底下偷偷摸摸地说道:“……这会儿就不叫方师兄啦?”
姜凝漪没理她。
景星仙尊听到姜凝漪开口,小心翼翼地问道:“姜道友,敢问你今年几岁?”
姜凝漪看到景星仙尊这反应,显然猜到了对方小心翼翼发问的原因,不由沉默了一会儿,再给出一个她认为相对可以接受的回答:
“我,二十多岁了。”
景星仙尊:“……”
融祜仙帝:“……”
而方尘立刻在旁边掐算了一下——
姜凝漪是在自已正式醒来后第五十二天进入的剑海秘境。
现在是第一百九十二天。
20岁多140天能算是二十多岁的吗?
安静半晌后,融祜仙帝看看姜凝漪,再看看方尘,不善人言的他还是憋出几个字来:“你们真变态。”
方尘:“?”
姜凝漪:“……”
她的脸皮到底没有方尘那么厚,现在没法坦然接受这种“称赞,”忙解释道:“是师兄的力量在我体内帮助了我,我才能进步神速,若是真让我自已来领悟仙帝权柄,只怕不知道要多漫长……”
烟景暗戳戳地飘过一句话:“喔~~~这会儿就叫师兄了呀……”
而景星仙尊则是愣了愣,旋即温声笑道:“你们是道侣,他愿意与你双修助你变强,那就是你的缘与运,这也是你实力、天赋、机缘的体现,再说了,换做其他人,还不一定接得住这股力量,更不可能借助这股力量成为准帝。”
姜凝漪听完更是懵了,旋即意识到母树误会了什么,忙解释道:“前辈,不,不是双修,是……”
景星仙尊含笑打断道:“我懂的。”
姜凝漪:“…………”
她放弃了。
接着,景星仙尊才道出此次前来道尘界的目的:“各大准帝、仙尊已然知晓魔祖被绞杀之事,三帝界崩灭之时造成的毁灭波动已然清晰地传达到了整个苍茫虚空的各处。”
“在此,我们代表所有准帝、仙尊前来感谢各位仙帝的付出,是你们维护了苍茫的和平。”
融祜仙帝沉声开口道:“感谢。”
方尘笑了笑,道:“二位道友不必客气,你们也并没有袖手旁观,只是因我们的计划要求,你们没有直接露面罢了。”
一千三身上有许多仙帝的力量。(1467)
这仙帝之力,帮助一千三拥有可以助力各种存在增强的点化能力,这一能力在方尘给界劫的各种死法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分散了界劫不少的关注力。
同时,这能力也让一千三释放出去的护罩极为强大。
在三帝界爆炸之时,若不是一千三的护罩笼罩在了道尘球上的话,只怕内里的所有生灵都会被震死一大片。
正因如此,这群仙帝虽未亲自参战,但也不能说没来,毕竟,方尘和厉伏拜访过的仙帝,也有人表示愿意来三帝界参战,击杀魔祖,把有可能祸乱整个苍茫的恐怖邪恶阻止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