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5章 好地方全是精心算计出来的(1 / 2)
“花田鬼市”经营户杨大爷让人送来的《算经十注》誊抄本边沐得空就翻两页,遇上不大明白的就反复查考,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他已经坚持十几年了。
中学时代,为了应付中高考,边沐念书几乎不留什么“死角”,哪怕是正式考试明面上未必会涉及到的那些犄角旮旯的知识点,边沐也尽可能将其琢磨得明明白白的,该问别人就虚心请教,该查资料就想办法穷究到底,很早的时候,凭直觉,边沐就模模糊糊明白一个道理,要么不读书,但凡拿起书本就得打破砂锅穷究到底,所有认知逻辑链条上每一个细节尽可能都别漏掉,若有可能,每个逻辑细节之间的关系尽量也得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街坊邻居好多家孩子贪玩,中考失利、高考落榜,边沐年年不知道得亲耳听到多少,眼瞅着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各家长辈们四下里求爷爷告奶奶的挖空心思费死劲了!
边沐打小就孝顺,他可不想亲眼目睹老爸老妈面对两份令人尴尬的电子成绩单发愁的样子,小小年纪,他就认准一个死理:所有逻辑细节全都打通了,出题人还能把自己怎么着?!
抱着这种特别的心思,小升初、中考、高考,边沐单枪匹马地也就杀到医科大了。
或许,正是得益于这种严谨学风,不到三十的年纪,边沐居然已经可以跟丽津城里的一线大名医偶尔掰掰手腕子了。
《算经十注》可是十足的专业古籍,专业性比《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摩崖克算》还要高着一筹,读之枯燥无味不说,时不时还会被旧时算学概念、生僻文言文给绊个跟头,好在边沐数学底子相当厚实,古文也是逐字逐句苦熬出来的,想当初,学校医学古文那一科他可是拿过全校历史上最高分呢!工余饭后,边沐基本像看小说一样往下翻……
即便如此,毕竟隔了上千年,有些东西还是挺令人费解的,边沐这人心态好,看不透彻就先放一放,表面看着翻阅速度慢下来了,然而,从头到尾不留疑点,遇到繁难知识点从不绕道,务求通解,无形中,翻阅速度反而渐渐就提上去了……
渐渐的,边沐发现这套《算经十注》还真挺实用的!
首先,这套书有可能是自己将来揭开“道医”神秘面纱的一件利器。
其次,这套专业古代算术典籍为自己提供了一套特殊的哲学思考的角度,而且,其核心内容还是纯数学的,之前一直瞧着朦朦胧胧的东西原来都可以一笔一笔地清算,跟上学那会儿做各种数学题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这套《算经十注》在某个特殊的视角弥补了“数医”学派一些难以觉察的学术漏洞,平时只要边沐想起一点来,立马就在附近找个本子记下来,有时候在地铁不方便,他就临时下车也要把那点“零思碎想”记录到手机备忘录里,这方面,好多人是吃过大亏的,人这一辈子,真要打算在学术上有点小成熟,有些奇思妙想这辈子也就那么灵光乍现一下,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好多人浑浑噩噩就是一辈子,到死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边沐不一样,他有强烈的成名成家的小心思,这倒不是贪图名利,他心里特别清楚,自己如果在学术建树方面不能自成一派,这辈子怕是随时随地还得受制于人,那种滋味他可有点接受不了。
骨子里,边沐更像是一只高天任翱翔的雄鹰,无拘无束,自成一派,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
就说当下,这套书也挺实用,第3号医馆肯定是要开建的,地点选在哪儿呢?!边沐虽说也颇为精通玄学择址之学,毕竟不是专职从事那一行的,有些东西到底还是有些似懂非懂,当然,孙正亭他们那帮人预选的那三个地方现在看来都行不通,道理很简单:不科学、太简单,甚至有点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