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四方来投(1 / 2)
随着约战的时间越发临近。
河南河北各地殷商贵族动作就迅速了起来。
辛屈麾下的行人司,每天都能见到各个贵族的书信。
他们有的是来骂人的,但更多是来探查口风的,希望辛屈这边能网开一面。
辛屈也没说什么,只是让行人司这边下令明确之前规定。
明年正月之前过来会盟的,可以封中原土地,否则下场不言而喻。
这么一搞,殷商内部的贵族开始分裂了。
有许多人去找子旬,希望子旬帮他们阻挡侵扰他们土地的蛮夷。
毕竟辛屈最先册封的列侯、方伯们,就在他们的土地上肆虐,为了尽快获得本地控制权,他们一般不收降奴隶。
因为列侯得到的食邑,也就一千户,其中就包括了奴隶的数量。
眼下地方战乱不休,根本没时间种地,他们的大部分粮草,都只能依靠燕国这边的供给。
那么,本地人口,哪怕是奴隶,打下来之后,要么被赶尽杀绝,要么就是拿着他们充抵贷款,从燕国手中换来支应他们生存在河洛的粮草。
同时,户数不够,还能问燕国讨要额外的粮草、土地,在环境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是个人都知道怎么选。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占据土地,高筑墙、广积粮,不去直接掺和殷商与幽燕的决战。
所以,羽附在殷商治下的贵族,大量失地,流亡进入殷地。
殷地附近,已然水泄不通,失地贵族天天叫苦不迭,唉声叹气。
殷商的粮草,也因此大规模的调给他们使用,但眼下他们四周全被辛屈一点点剪除了,一点增援都没有。
彻底被困死在了富庶的核心区。
子旬也是很头疼。
然后他开始下意识的排斥这些失地贵族,失地贵族中的一些人眼瞅着朝不保夕,一咬牙一跺脚,带着仅存的族人,往封父跑。
封父这边开始出现子姓子爵,但他们的封地并不在河洛,而是长城沿线北部的封邑。
这几十年,长城沿线修了数量庞大且可观的寨子,一座能容纳一百户使用的寨子,只有区区十户维持整个寨子的运转。
现在,这些寨子,就是他们的容身之所,同时完成对整个草原南部、长城以北的拓殖。
作为一个地理区位在北京的政权,他需要防备的敌人就两个方向。
草原与东北。
因此人口就得沿着这两地布置,同时加强双方联系。
别看现在幽燕与殷商打生打死的。
但投奔过来的子姓贵族,往上论八代,基本上能跟辛屈沾亲带故的。
没有这点亲戚关系,他们也不敢第一个来吃鱼。
于是乎,封父一直到鸣条,这几个地方,随时能看到获得子爵身份的子姓贵族,蹲在市场,看着转卖过来的奴隶。
若是发现他们的亲友,立刻出面,然后签一份契书,约定十年内还清欠债,若是十年内还不清,燕国直接问担保的贵族要。
贵族们也不拒绝。
毕竟贵族之间的战争失利,赎买历来是规矩。
能不害命,才是最重要的。
……
“陛下,现如今长城北部的苦寨,已经布置了不下百座,但迁徙过去的人口,连八千户都不到。我们时候增加一下数量?”
妟淮抱着一卷文书来找辛屈。
随着辛屈解决河洛之后,河东、河西、河南三地的军队不断汇总,辛屈在封父搭建起了临时行在,快速恢复了行政能力。
许多事情,已经不用辛屈亲自过问了。
但也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
辛屈闻言,拿来文书看了看后说:“八千户就够了。让他们站稳脚跟之后,开始协助修长城吧。给他们足够的工钱,然后交给他们青贮窖的技术。”
“啊……这……”妟淮明显一惊,他是没想到辛屈会这么决断。
“青贮窖技术,可是我们的大杀器啊!这就给了,会不会……”
“你小子,也别吝啬技术的传播。况且,青贮窖技术,也不完善,腐败率居高不下,但对于草原来说,有这个技术的话,能保证一个个小贵族被按住,不让他们有游牧化的可能。记住,游牧破坏力最大,其次是坐牧,接着是轮牧。
眼下得趁着气温还尚可的时候,沿着长城北部,戈壁南部,梳理出一群坐牧贵族,将来用得上他们。尤其是——平北将军府与乌桓属国的发展迅速,没人知道他们的忠心能坚持多久。
所以,他们得制衡。
子姓的贵族呆在长城北,平北将军府与乌桓属国的游牧部族,再通过一点手段拉他们进入河南、淮上去打不臣服的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