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四方来投(2 / 2)
不断完成南北的人口互换,这才是硬道理。
你小子,未来也是一国之君,也该明白这个道理。”
辛屈说完,将最新的一张地图递给他。
“这是?”
“你的封地。”辛屈笑着回答,“打完殷商,也不过是夺下了中国之君的身份。四海八荒,荒服蛮夷都得让他们知道,天朝上国。
前段时间,畎氏送来了高原的地图,再加上这些年商队的探路,高原之上有一处高山河谷,纵八百里,横三千里,境内大小部族总计不下三万数。
全部封给你,世袭罔替,永镇高原。”
妟淮打开看了看,若是后世人仔细看,就会惊呼,这不就是西藏自治区的轮廓吗?
所以,辛屈是直接将高原拆成了三份。
当然这种地图开疆行为,也没什么时效,到时候还是要看册封过去的诸侯,给不给力。
“我还是不明白,您为什么执着于将亲族外封边塞?”
妟淮好奇。
其实他更多是不理解,旁人册封诸侯,对至亲血脉,历来都是给好地方。
结果辛屈这边反着来。
不被他重视的人,才会塞在中心位置,越是边荒的地方,越是安排血亲贵族担任。
凉国公封邑凉州。
吴国公封邑扬州。
滇国公封邑滇黔。
再加上太子将会坐镇幽州,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表明,辛屈的封建理念,很不一样。
“怎么说呢?镇于中原,而无精锐。”辛屈解答说,“边兵野蛮,悍不畏死,同时价格便宜。
有兵,就很容易有钱。
再加上军功爵制度,若是不坐北京,就很难有动武的方向。不动武,国家就很难保持战斗力。
况且,接下来我们要修运河。
中原居的人口越多,修运河的花销就越少。
同时中原聚居的四夷越多,在修运河的过程中同化的速度就越快。
我们修运河,同时也会带动治水。
昔禹王治水,九州渐同,天下新安,万方咸宁。
治水,并不是你说治,就能治的,若这里封赏给立功的勋爵,你要治水动地,一但开挖,河道过了你的田土,你会没有意见?
与其跟胜利的诸部扯皮,不如将投靠过来的家伙安置在这里,然后我们推行我们的法令与制度,还有学校教习他们的过往。
一边局限他们的发展空间,一边用治水驯化他们。
只要他们有异动,四方之兵随时过来镇压。
打一次他们,分镇地方的奴隶与人口就有了。
打一次他们,本地的反抗力量就会削弱,他们就能安心给我们当输血包。
越是中间的位置,越是不容易开拓,越是不容易开拓,他们就越只能在天下动荡期间沦为各方的血食。
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下场——安稳的时候富可敌国,动荡的时候可口饱腹。
这是中原的宿命。
除非,有能人能将中原的概念扩张。
这样中原才能安稳。”
辛屈说完了其中问题,看向妟淮说:“况且,谁说他们能一辈子呆在中原?忘了我们的爵位制度了?他们想要保证爵位传承,惟一的办法就是参加朝廷对外的征伐。
否则他们一代代衰弱,最后就泯然众人矣。”
“陛下英明。”妟淮听明白了,想要保证国家的发展,是真不能轻易躲在整个国家中心的。
因为这样,不利于开拓。
四方都是有主之地与人,你躲在中心,还怎么保持战斗力,怎么保持发展的源动力?
草肚皮,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好了,你去接着处理子姓贵族遣使来降的事情。将名录记下来,等到了牧野誓师决战的时候,我有用。”
“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