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老父亲(1 / 2)
维多利亚,如坐针毡,这是她迄今为止的人生中遭遇的最大的考验。
因为坐在对面的人不是他的父亲,不是商洛的父亲,而是正在商洛相亲的人的父亲。
而且,这个人和她见过。
曾使用泰和年号的太上皇帝,他本人的名讳已经不知道多久没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了。
皇帝的姓名要避讳,这是今天也有的事。不过大明采取二名不偏讳的原则,拿朱先烯来说,那就是先和烯两个字都不避讳,除非两个字连用——这两个字要是单独避讳那就不得了了,因为缺了这个烯字,有机化学的课就没法上了。
而泰和皇帝的名字,实际上也占了个木字旁的常用词。如果他的名词要避讳,那全国的教科书也要改一大半。
维多利亚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因为那是上一代的人事。如果不去特地打听,她根本就不会知道天子叫什么。
“您好.”她起身鞠了躬,她这时候也不知道要以什么礼节来见泰和帝,只好用不会错的一句“您好”来说。
“这个您好.其实你们学得有点问题,我们一般不这么说。这个字的正确读法是‘恁’,在官话里面的意思不是第一人称单数敬辞而是第一人称复数敬辞,或者第一人称属格。”
“啊?”维多利亚懵了。
维多利亚的震惊也让泰和帝略有迟疑:“哦,抱歉,我是教国语的,所以对这个比较关注。照理说,不该对外国人这么严格。”
老朱家的每个皇帝都在国子监有一份教职,这是硬规定,也是做皇帝为数不多的硬性要求。因为天子在国子监讲学是古来就有的常理,而且每年开学第一课原则上都要由天子来讲。
毕竟天子是所有人的表率。如果不能在学问上有过人之处,那“贤明”二字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科举共和制的基础,科举共和制要求从上到下都由具有专业素养的学者来治理——
当然,正如商洛之前所了解的那样,这次改革的目的并非为了长远利益,它的初衷其实非常恶劣,就是搞学阀和党争。最后把事情办好了,也主要是因为帝国的无穷繁荣让基于个人利益的党争变得没什么必要了,反而促成了朝廷内部的充分竞争。最终把事情给办好了。
人的欲望可以被满足吗?理论上人的欲望确实是无穷无尽的。但如果有权力去无可争议地治理整个世界,并且以上国的姿态凌驾于凡尘俗世,再辅以对个人需求的相对满足,那就得到了现在的内阁和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