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谈诗论道(2 / 2)
这个老光棍也不给钱,就站在旁边看,良久,才指着那年轻女子说:“我要买她。”并答应掏出一大笔彩礼,和养老婆的老。
那对母女估计也是贪老光棍有钱,竟答应了。但婚后却是老光棍噩梦的开始,这对母女什么事情都不做,抽好烟喝好酒,花钱如流水,把老光棍的家底子都掏空了,最后丢下生下的孩子不管,来了个人间消失。
到这个时候,事实已经很清楚了,这对母女就是骗子。
痛苦吗,换谁是那个老光棍都会陷入极大的痛苦中。
然而他却笑呵呵地养着小孩,笑呵呵地去打工赚钱。直到多年后的某天,那个年轻女人回来了。原来,她在外面飘荡,又结过一次婚,最后生活没有着落,又想起老光棍,前来投靠。
换成普通人,直接就把年轻女人给赶走了。但老光棍却依旧笑呵呵地收留了孩子的母亲,依旧和从前一样生活。
麻木吗,对,这就是麻木活着的国人。
可对于底层人士来说,能够活着,就是好的,如果再有个家,就更好不过。
通篇下来,老贾的作品没有痛苦,没有悲怆,只有戏谑和淡淡的认命。
说到这里,孙朝阳和周达新碰了一下酒杯:“老贾再写这篇作品的时候,估计也没想过给读者上价值,就是真实的记录。恰恰如此,我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讲得真好!”几位领导鼓掌。
其中一人还道,等他回去要把这篇作品找出来看看。
一位中协的副主席指着孙朝阳笑道:“孙三石,别人都说你是最优秀的作家,写的书很有娱乐性,市场化做得非常好。却不知道,你是个优秀的编辑,讲课讲得极好。下来有时间,去鲁院当一期老师吧。”
孙朝阳大惊:“那还是算了,我实在没时间。再说,鲁院的作家学员太难管。”
所谓鲁院,就是鲁迅文学院的简称,是中协用来培训中青年作家的地方。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鲁院的牌子很响亮,学员都是如莫严、刘恒这样的优秀作家。
然而,两千年之后,大伙儿渐渐对去培训不是太感冒。主要原因是文学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优秀的青年作家出现得越来越少。而且,鲁迅文学院的理论知识似乎对大伙儿市场化的写作,好像帮助不大。
所以,最后中协下了死命令,每年新发展的会员中,都会选择一部分优秀作家去进修,不去不发证。
现在的青年作家都叛逆,很不好管,上课的时候都嘻嘻哈哈,甚至还有人专门和老师唱对台戏,搞得你很狼狈。
让孙朝阳去当一期老师,不是受罪吗?
领导正要继续做孙朝阳的思想工作,就有一人急冲冲过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来迟了。”
周达新:“平娃,你迟到了,罚酒三杯。”
没错,来的人正是贾平娃。孙朝阳定睛看去,却见好高大一个西北汉子,国字脸,五官长得像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发际线有点高,额头闪闪发亮。
贾平娃穿着一件剪裁很不错的短袖衬衣,显得很有派头,看着周达新,笑道:“达新,酒要少喝,我这个年纪,开始养生了。”
周达新介绍孙朝阳给贾平娃认识:“这位就是孙三石,你们陕军三架马车的老陆和老程是他的铁哥们儿,现在就差你了。《天龙八部》中,段誉和乔峰是结拜兄弟,虚竹和段誉是结拜兄弟,合并同类项,虚竹和乔峰也是结拜兄弟。刚才三石还在分析你的《好了歌》,我们都又不小的收获。”
孙朝阳热情地伸出手去:“老贾,久仰了,我听老陆无数次提起你。”
贾平娃敷衍地握手:“分析我的小说,又有什么好分析的,写着玩,赚点稿费。”
他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让酒席上的气氛突然尴尬。
还有一位中协的领导打破这份尴尬,笑道:“陕西是文学重镇,现在平娃你获奖,三驾马车圆满了。其实,四川也是很了不起的。先有周克勤同志,接着是王火老先生,阿来主席,现在又有你孙三石,都拿到矛盾奖,老中青三代作家也圆满了。平娃,三石,俗话说,好饭不怕迟。”
众人都附和着大笑:“喝酒,喝酒,大家敬本届新科状元们一杯。”
贾平娃淡淡说:“我先前饿得扛不住,在外面已经垫吧了些,就不陪各位领导和朋友们吃饭了。”说完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告辞而去。
这个时候,周达新也看出不对劲,低声对孙朝阳耳语:“三石,你和平娃以前是不是有过节?”
孙朝阳感觉莫名其妙,不为人知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