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腹背受敌?(2 / 2)
喀喇沁部在蓟镇关外生活了两百余年,代代繁衍之下,不少所谓的蒙古人在音容笑貌,生活习惯,甚至口音上,都与关内的没有半点区别。
战事一触即发,他必须要保证蓟镇上下团结一心。
遵令!
只片刻,人满为患的官厅署衙内便是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应和声。
在卢象升的情绪感染之下,无论是由天子亲手提拔的曹文诏,尤世禄,尤世威等,还是在辽镇投身多年,内心对卢象升隐隐有些偏见的武将们此刻均是眼神坚毅,情绪激昂。
只可惜这激动的情绪并未持续太久,便被又一则打断。
随着凌乱的脚步声,一名衙役模样的汉子便在几名亲兵的率领下,跌跌撞撞的跪倒在官厅中央,惊慌失措的禀报道:永平府急奏,城外灾民暴动,已有聚众冲击府城之趋势。
恳请大人开仓放粮!
轰!
相比较喀喇沁部举族迁徙,永平府灾民暴动,试图冲击府城的消息,无疑带给他们更大的震撼。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不久前的那场地龙翻身虽是没有对蓟镇分布在各个关隘的将士们造成太大伤亡,但却让祥和的永平府化作人间炼狱。
还请大人早做决断!
见上首的卢象升沉默不语,冒险从永平府城突围,并星夜兼程,足足两日未曾合过眼的差役便是磕头如捣蒜,脑海中满是城外胡乱倒在官道两侧的尸首,以及蹲在树干下,啃食树皮,眼神已是有些发绿的灾民。
他不知晓,这永平府城外的灾民为何就要是嗅到腥味的猫一样越聚越多,他也不知晓城中的知府老爷为何不打开城中的粮仓,他只知晓若是眼前的文官置之不理,那永平府恐怕真的会被饥寒交迫的灾民们夷为平地。
府城中的那百十名差役,还有几十张破弓,可拦不住城外乌泱泱的灾民。
王廷臣,持本官手令,即刻领着你麾下的标营,押送军中粮草,赶赴永平府赈灾。
灾情就像是在干燥平原上的星星之火,除非能够将他彻底熄灭,否则一旦对他置之不理,便有燎原的危险。
遵令!
军令如山,沉闷的点了点头之后,身材魁梧的王廷臣便毫不犹豫的朝着署衙外间而去,角落处还有两名副将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
蓟镇局势一触即发,他们必须要赶在建奴兵临城下之前,将内部的尽快扑杀。
否则一旦有歹人趁机闹事,他们便将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