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国乱思良将(2 / 2)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大明天子朱由校言简意赅的介绍了永平府的,眼中泛起一抹寒冷之色。
经过这几年的和,他早已不是登基之初孤立无援的小皇帝,对于官场中诸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也是了如指掌。
若是他没有猜错的话,恐怕永平府城的早就因为卢象升整饬蓟镇,导致粮价微微有些起伏的当口,尽数变卖给了蓟镇,否则永平府的灾情绝不至于拖延至今还没有得到控制。
已经动用军粮了?!
只一瞬间,杨肇基便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身上不由自主的散发出一股肃杀之气。
乱臣贼子,皆该杀!
除了永平府的灾情之外,还有一件事,让朕放心不下。
将杨肇基的反应尽收眼底之后,案牍后的朱由校又取出一封有些褶皱的奏本,将其递给了杨肇基。
因为奏本中的内容过于,除了经手的通政司卿和王安,以及兵部尚书王在晋,户部尚书毕自严等少数之外,其余的朝臣们均不清楚百里外的蓟镇发生了何等变故。
喀喇沁部无故北迁,而且还带走了千余名生活在长城脚下的百姓?!杨肇基一目十行,迅速阅读完手中的奏本,表情因惊恐交加而有些扭曲。
他在宣大坐镇多时,与塞外的蒙古鞑子打过不少交道,对这喀喇沁部也有一定了解。
放眼整个漠南草原,除了聚集在归化城附近的土默特部之外,当属这喀喇沁部最为,已有数十年的时间未与朝廷产生摩擦。
爱卿怎么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朱由校便将审视的目光投向这位身经百战的宿将,声音中夹杂着一丝考究。
他想看看,这位在宣大坐镇多年的宿将究竟能否意识到喀喇沁部北迁背后的。
喀喇沁部虽是一盘散沙,但团结起来也非寻常部落能够挑衅,如今大规模的率众北迁,必是受到了某种无法抗拒的压力..在朱由校的注视下,宿将杨肇基先是喃喃自语,而后又快步行至暖阁中央所摆放的舆图,粗短的手指不断摩挲:可土默特部,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部自顾不暇,压根威胁不到喀喇沁部..
除非..
像是发现了某个秘密,杨肇基粗短的手指猛然在舆图的西北段停滞,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情。
除非女真建奴铤而走险,自镇北关而出,借道蒙古草原,突袭蓟镇..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朱由校便顺势接过话茬,脸上也呈现了一抹忌惮之色。
不出所料,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女真建奴,终是早于历史上的时间线,以前发动了这场改写大明国运的远征。
还请陛下示下!
几个呼吸之后,杨肇基便从惊愕的状态中醒转过来,并调整好呼吸,眼神敬畏的看向案牍后的天子。
不愧是武德充沛的圣天子,仅凭几封语焉不详的军报,便能在这乾清宫中判断出女真建奴的动向。
卢象升资历尚浅,朕怕他难以服众,爱卿暂时担任蓟镇总兵一职,到任之后即刻布防蓟镇,将调查永平府灾情的事情交给卢象升。对于杨肇基的任命,朱由校早已和三位阁臣以及兵部尚书王在晋打过招呼。
臣遵旨。
虽然尚不清楚永平府和蓟镇的具体情况,但杨肇基仅从天子那如临大敌的模样便判断出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故此在确认天子没有多余的吩咐之后,便果断行礼告退。
明日一早,他便赶赴蓟镇履职。
呵..
望着杨肇基渐行渐远的背影,朱由校不知想到了什么,斜靠在身后的龙椅上,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